济南七十二名泉,散出坡陀百里川。
未似共城祠下水,千窝并出画楼前。
济南七十二名泉,散出坡陀百里川。
未似共城祠下水,千窝并出画楼前。
这首元代诗人王磐的《百门泉二首(其一)》描绘了济南的自然美景与泉水的独特魅力。诗中以对比的手法,将济南的七十二名泉与共城祠下的泉水进行比较,突出了后者在数量与壮观程度上的优势。
首句“济南七十二名泉”,点明了济南作为泉城的独特地位,七十二名泉象征着济南丰富的水资源和自然之美。接下来,“散出坡陀百里川”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泉水从山丘间流淌而出,汇聚成百里川流的景象,展现了泉水的广阔与自由流动之态。
然而,诗人并未止于此,而是通过“未似共城祠下水,千窝并出画楼前”这一转折,将赞美转向了另一处泉水——共城祠下的泉水。这里,诗人使用了“千窝并出”的形象比喻,强调了泉水涌出的数量之多,犹如千个泉眼同时喷涌,壮观非凡。同时,“画楼前”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了泉水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画卷。
整首诗通过对济南与共城祠下泉水的对比,不仅展现了不同地点泉水的不同风貌,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手法,王磐成功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泉水带来的宁静与生机,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迢递三千里,西南是去程。
杜陵家已尽,蜀国客重行。
雪照巴江色,风吹栈阁声。
马嘶山稍煖,人语店初明。
旅梦心多感,孤吟气不平。
谁为李白后,为访锦官城。
终日游山困,今朝始傍河。
寻芳愁路尽,逢景畏人多。
鸟语催沽酒,鱼来似听歌。
醉时眠石上,肢体自婆娑。
慇勤莫遽起,四坐悉同袍。
世上诗难得,林中酒更高。
隋堤傍杨柳,楚驿在波涛。
别后书频寄,无辞费笔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