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省喧笳鼓。边风急,穷秋烟暝催暮。
蛮熏未洗,吴棉自检,薄寒珍护。
筝弦也识愁端,渐瑟瑟、偷换雁柱。
更送冷、败叶声乾,敲窗点点如雨。
琴心寄远难凭,孙源閒蜀,巴水连楚。
流波断锦,孤衾怨绮,梦抽离绪。
寒声已度关塞,任碎捣、繁砧急杵。
数丽谯、廿五秋更,乌啼向曙。
画省喧笳鼓。边风急,穷秋烟暝催暮。
蛮熏未洗,吴棉自检,薄寒珍护。
筝弦也识愁端,渐瑟瑟、偷换雁柱。
更送冷、败叶声乾,敲窗点点如雨。
琴心寄远难凭,孙源閒蜀,巴水连楚。
流波断锦,孤衾怨绮,梦抽离绪。
寒声已度关塞,任碎捣、繁砧急杵。
数丽谯、廿五秋更,乌啼向曙。
这首《宴清都·东园暝坐,用吷盦韵》是清末近现代初词人周岸登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东园独坐的画面。词的开篇通过“画省喧笳鼓”和“边风急”的描绘,展现了官署的热闹与边关的肃杀气氛。接着,“穷秋烟暝催暮”渲染了黄昏时分的凄凉景象。
词人通过“蛮熏未洗,吴棉自检”表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寒冷的体恤,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筝弦也识愁端”运用拟人手法,写筝弦似乎也能感知到词人心中的愁绪,随着瑟瑟的音调变化,仿佛有雁阵掠过,增添了寂寥之感。随后,“败叶声乾,敲窗点点如雨”以落叶和雨点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秋夜的冷寂。
进入下片,词人将思绪转向远方,表达了对孙源的怀念和对故乡蜀地、巴水的联想,孤独的锦被和绮梦中牵动的离愁交织在一起。结尾处,“寒声已度关塞”暗示了词人对边关战事的关注,而“乌啼向曙”则以自然景象寓言时光流逝,引出夜晚的更替。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出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境遇的深刻感悟。
至后子亥交,梦悟损益义。
损益之极致,是为六十四。
无益亦何损,损益可一视。
阴损而阳生,天运常流易。
指破长空云,此出在何处。
以之补损益,平等无复意。
大易著一致,天下何思虑。
所以大智人,行其所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