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后子亥交,梦悟损益义。
损益之极致,是为六十四。
无益亦何损,损益可一视。
阴损而阳生,天运常流易。
指破长空云,此出在何处。
以之补损益,平等无复意。
大易著一致,天下何思虑。
所以大智人,行其所无事。
至后子亥交,梦悟损益义。
损益之极致,是为六十四。
无益亦何损,损益可一视。
阴损而阳生,天运常流易。
指破长空云,此出在何处。
以之补损益,平等无复意。
大易著一致,天下何思虑。
所以大智人,行其所无事。
这首诗由明代哲学家湛若水所作,名为《纪梦诗》。诗中探讨了“损益”这一哲学概念,即事物之间的增减变化及其对整体平衡的影响。湛若水通过梦境的启示,表达了对宇宙运行规律和人生智慧的深刻理解。
首句“至后子亥交,梦悟损益义”,点明了梦境中的领悟发生在子时与亥时之间,这两个时辰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分别代表阴阳转换的关键时刻,暗示着梦境中的思考触及到了宇宙变化的本质。
接下来,“损益之极致,是为六十四”,提到“损益”达到极点时,可以归纳为六十四种状态或变化,暗含了对《周易》中六十四卦的理解,每卦都蕴含着不同的损益之道。
“无益亦何损,损益可一视”,强调了在损益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增减,而是相对的、相互转化的关系,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思想。
“阴损而阳生,天运常流易”,进一步阐述了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阴气的减少促使阳气生长,这是宇宙运行的常态。
“指破长空云,此出在何处”,以天空中的云彩比喻复杂的事物现象,提出问题:如何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真理?这反映了诗人对探索宇宙奥秘的渴望。
“以之补损益,平等无复意”,指出通过理解损益之道,可以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和谐,不再受外在得失的困扰。
“大易著一致,天下何思虑”,引用《周易》中的观点,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一种统一的规律,人们无需过多忧虑,只需顺应自然。
“所以大智人,行其所无事”,总结道,真正的智者能够顺应自然法则,行事自然,不刻意追求,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梦境的描述,展现了湛若水对宇宙、人生以及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哲学思想的核心——“致良知”,即通过内心反省,发现并实践真善美的道德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