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春魂一缕,销不尽;又轻飞。
看曲曲回肠,愁侬未了,又待怜伊。
东风几回暗剪,尽缠绵、未忍断相思。
除有沉烟细袅,闲来情绪还知。家山何处为春工?
容易到天涯。但牵得春来,何曾系住,依旧春归。
残红更无消息,便从今、休要上花枝。
待祝梁间燕子,衔他深度帘丝。
是春魂一缕,销不尽;又轻飞。
看曲曲回肠,愁侬未了,又待怜伊。
东风几回暗剪,尽缠绵、未忍断相思。
除有沉烟细袅,闲来情绪还知。家山何处为春工?
容易到天涯。但牵得春来,何曾系住,依旧春归。
残红更无消息,便从今、休要上花枝。
待祝梁间燕子,衔他深度帘丝。
这首《木兰花慢·游丝》由清代词人张惠言所作,以游丝为题,描绘了一幅春日游丝飘荡、情感细腻流转的画面。
词中以“春魂”起笔,巧妙地将游丝与春的气息联系起来,赋予游丝以生命和情感。游丝轻盈飞舞,如同春魂在人间徘徊,难以消散。词人通过“曲曲回肠”、“愁侬未了”等词句,展现了游丝所承载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期待,情感细腻而深沉。
“东风几回暗剪”,描绘了春风轻轻拂过,游丝随风飘动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情感的变迁。“缠绵”二字,既形容了游丝的柔美,也隐喻了情感的纠葛和不舍。接下来,“除有沉烟细袅,闲来情绪还知”两句,通过烟雾的缭绕,进一步渲染了情感的朦胧与复杂,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家山何处为春工?容易到天涯。”这两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春意虽能遍及天涯,但家的感觉却难以寻觅。接下来,“但牵得春来,何曾系住,依旧春归”则揭示了春去春来的自然规律,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暗含了对留住美好瞬间的渴望。
最后,“残红更无消息,便从今、休要上花枝。”以落花比喻美好事物的消逝,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待祝梁间燕子,衔他深度帘丝。”则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期待着燕子能够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寓意着即使面对离别和失落,仍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对游丝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