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其三》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其三》全文
唐 / 张九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返葬长安陌,秋风箫鼓悲。

奈何相送者,不是平生时。

寒影催年急,哀歌助晚迟。

宁知建旟罢,丹旐向京师。

(0)
翻译
归葬于长安城郊的小路,秋风中箫鼓声声,尽显哀凄
无奈送行之人,已非昔日熟识的故交
寒冷的阴影催促时光匆匆流逝,哀伤的歌声更使夜晚显得漫长
谁能料到仪仗队伍已散去,唯有红色灵幡指向京城
注释
返葬:将亡者的遗体运回故乡安葬。
长安陌:长安城郊的道路。
箫鼓:古代乐器,箫为管乐器,鼓为打击乐器,此处指丧葬仪式中的音乐。
悲:悲伤,哀痛。
奈何:无奈,遗憾。
相送者:送行的人。
不是:并非。
平生时:过去、平时或生前熟悉的情况。
寒影:寒冷的光影,此处可能喻指秋冬季节的景象或哀悼氛围。
催年急:促使岁月快速流逝,形容时间紧迫感。
哀歌:悲伤的歌曲,此处特指丧葬场合的挽歌。
助晚迟:使得夜晚显得更为漫长难熬。
宁知:岂知,哪里知道。
建旟:树立旗幡,此处指丧葬仪式中的仪仗队。
罢:结束,解散。
丹旐:红色的灵幡,古代出殡时挂在棺木前以标识死者身份。
向京师:指向京城,即遗体被送往京城安葬。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故人离别之情的诗,充满了哀伤与怀念的情绪。开篇“返葬长安陌”一句,设定了一种悲凉的氛围,"秋风箫鼓悲"则增添了环境的凄清感。接着“奈何相送者,不是平生时”表达了对离别之痛苦与无奈的感慨。

中间两句“寒影催年急,哀歌助晚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递出时间流逝、光阴迫人的悲凉,以及在这种氛围下所唱出的哀歌似乎也能让时间稍微停留。

末尾两句“宁知建旟罢,丹旐向京师”则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故土的深情思念和不舍之意。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与亲朋好友的怀念,以及面对生命流转时那种无可奈何的情感。

作者介绍
张九龄

张九龄
朝代:唐   字:子寿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生辰:678-740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猜你喜欢

娄妃墓·其二

墓门秋风起,飒飒响空林。

似鼓湘灵瑟,凄怆袅余音。

(0)

闭关

岭上白云自往还,扶筇久立印苔斑。

怜渠作赋终投阁,笑我无钱欲买山。

阮籍何尝真善醉,安仁可惜不能闲。

头颅如此宜休去,松径萧疏日闭关。

(0)

与同人游济南城西憩尚志堂归呈稚璜宫保

嬴秦燔诗书,云欲愚黔首。

我今抱陈籍,兀兀亦何有。坐窗欲瘦听泉流。

涓涓日夜归沧洲。

晴光妍暖意忽动,携手城西消百忧。

城西之堂谁所考,我公造士歌芹藻。

郁然揭出邹鲁心,庶与髦士相雪澡。

我惭学古迷津涯,飘摇坐惜去日赊。

稍欲茂厥业,故当养其芽。

仁人贶我有高意,斯堂洵美其可瑕。

竹林幽幽梅未花,泌流诘屈纡卧蛇。

朱鱼游空斐而葩,行吟坐笑妍曦斜。

一丘一壑吾意得,古意冥冥还独嗟。

(0)

塞上春感·其一

城头觱栗响金飙,听说群羌更动摇。

冻坼平冈饥牧马,阴沈大漠冷盘雕。

花门祸肇天俱惨,草碛营开土半焦。

杨柳东风何处是,春来还忆灞陵桥。

(0)

薛道衡逍遥台故址

刺史风流不可攀,高台遗迹已榛菅。

可怜落日登临处,只在春风想像间。

有客来寻三月雨,隔江犹是六朝山。

花前雁后终无赖,我亦离家且未还。

(0)

高邮舟中·其一

一水连吴楚,长天接海滨。

湖浮城作岸,波涌月随人。

寺壁谁留画,桃源莫问津。

中流频击楫,感慨百年身。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杨万里 欧大任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