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觱栗响金飙,听说群羌更动摇。
冻坼平冈饥牧马,阴沈大漠冷盘雕。
花门祸肇天俱惨,草碛营开土半焦。
杨柳东风何处是,春来还忆灞陵桥。
城头觱栗响金飙,听说群羌更动摇。
冻坼平冈饥牧马,阴沈大漠冷盘雕。
花门祸肇天俱惨,草碛营开土半焦。
杨柳东风何处是,春来还忆灞陵桥。
这首清代诗人俞耀的《塞上春感(其一)》描绘了边塞冬季严寒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首句“城头觱栗响金飙”以觱篥(古代的一种管乐器)的声音和强劲的北风,渲染出边关的肃杀气氛。"听说群羌更动摇"暗示了战事带来的不安与动荡。
接下来的两句“冻坼平冈饥牧马,阴沈大漠冷盘雕”,通过描绘马匹因严寒而饥饿,大漠中的猛禽也因天气寒冷而难以觅食,进一步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荒凉。
“花门祸肇天俱惨,草碛营开土半焦”则转而触及战争的残酷,用“花门”(地名,可能指某一军事要塞)的灾难和营地的荒芜,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哀怜。
最后,“杨柳东风何处是,春来还忆灞陵桥”以春风中的杨柳和对故乡灞陵桥的回忆作结,流露出诗人对温暖春日和安定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乱中失去的美好家园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边塞的自然景象和战争的残酷现实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故乡的深深眷恋,具有浓厚的边塞诗特色和深沉的人文关怀。
君不见浣花老翁醉骑驴,熊儿捉辔骥子扶。
金华仙伯哦七字,好事不复千金模。
青莲居士亦其亚,斗酒百篇天所借。
英姿秀骨尚可似,逸气高怀那得画。
周郎韵胜笔有神,解衣磅礴未必真。
一朝写此英妙质,似悔只识如花人。
醉色欲尽玉色起,分明尚带金井水。
乌纱白纻真天人,不用更著山岩里。
平生潦倒饱丘园,禁省不识将军尊。
袖手犹怀脱靴气,岂是从来骨相屯。
仰视云空鸿鹄举,眼前纷纷那得顾。
是非荣辱不到处,只恐朝来有新句。
勿言身后不要名,尚得吴侯费百金。
江西胜士与长吟,后来不忧身陆沉。
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
缥缈鸿鹄上,众目焉能玩。
子从淮海来,一喙当百难。
师儒有韩孟,拭目互惊惋。
老生时在傍,缩手愧颜汗。
黄公金华伯,莞尔回一眄。
彼方试子难,疾前不应懦。
要当攻石坚,切作抟沙散。
桓璧虽具美,砻错加璀璨。
我老不足畏,后生何可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