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风流不可攀,高台遗迹已榛菅。
可怜落日登临处,只在春风想像间。
有客来寻三月雨,隔江犹是六朝山。
花前雁后终无赖,我亦离家且未还。
刺史风流不可攀,高台遗迹已榛菅。
可怜落日登临处,只在春风想像间。
有客来寻三月雨,隔江犹是六朝山。
花前雁后终无赖,我亦离家且未还。
这首清代诗人汪瑔的《薛道衡逍遥台故址》描绘了一幅沧桑变迁的景象。首句“刺史风流不可攀”暗示了昔日刺史的风采已成过往,难以追寻。次句“高台遗迹已榛菅”则写出昔日繁华的高台如今只剩下荒草丛生,显得凄凉。诗人感慨“可怜落日登临处,只在春风想像间”,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只能在想象中与春风中的逍遥台相会。
第三句“有客来寻三月雨”引入了访客,他们在寻找历史的痕迹,如同寻找春天的雨水滋润这片土地。接着,“隔江犹是六朝山”进一步点出地点,虽然江对岸的山峦依旧,但人事已非,六朝的辉煌已成为遥远的记忆。
最后一句“花前雁后终无赖,我亦离家且未还”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漂泊之感,感叹时光无情,自己尚未归乡,无法亲身参与这故址的怀旧之情。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自我情感的融入,展现了对历史遗迹的深深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三考四岳下,官曹少休沐。
久负青山诺,今还获所欲。
尝闻玉清洞,金简受玄箓。
夙驾升天行,云游恣霞宿。
平明矫轻策,扪石入空曲。
仙人古石坛,苔绕青瑶局。
阳桂凌烟紫,阴萝冒水绿。
隔世闻丹经,悬泉注明玉。
前惊羽人会,白日天居肃。
问我将致辞,笑之自相目。
竦身云遂起,仰见双白鹄。
堕其一纸书,文字类鸟足。
视之了不识,三返又三复。
归来问方士,举世莫解读。
何必若蜉蝣,然后为局促。
鄙哉宦游子,身志俱降辱。
再往不及期,劳歌叩山木。
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刺翠沈沈。
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蟾影圭圆湖始波,楚人相别恨偏多。
知君有路升霄汉,独我无由出薜萝。
虽道危时难进取,到逢清世又如何。
谁听宁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
罢分符竹作闲官,舟冻肥河拟棹难。
食檗苦心甘处困,饮冰持操敢辞寒。
夜灯空应渔家火,朝食还依雁宿滩。
西奏血诚遥稽首,乞容归病老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