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病不出门,趣与时俗乖。
高卧谢宾客,秋叶忽满阶。
今旦为谁埽,释子远见怀。
问我平安否,旷然外形骸。
貌疏意如真,语淡情反谐。
旅人非一感,及尔能安排。
闻道常愧晚,智也岂有涯。
他日更解榻,虚谈慰心斋。
贫病不出门,趣与时俗乖。
高卧谢宾客,秋叶忽满阶。
今旦为谁埽,释子远见怀。
问我平安否,旷然外形骸。
貌疏意如真,语淡情反谐。
旅人非一感,及尔能安排。
闻道常愧晚,智也岂有涯。
他日更解榻,虚谈慰心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赠山僧》,通过描绘诗人与山僧之间的对话与情感交流,展现了诗人对山僧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的赞赏和向往。
首句“贫病不出门,趣与时俗乖”点明了诗人因贫病而远离尘世,不随波逐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独立。接着“高卧谢宾客,秋叶忽满阶”描绘了诗人独居深山,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秋叶满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轮回。
“今旦为谁埽,释子远见怀”转而写到诗人清扫庭院的情景,而清扫的对象是山僧,表现了诗人对山僧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山僧的到来让诗人感到温暖,仿佛是久旱逢甘霖。
“问我平安否,旷然外形骸”表达了山僧对诗人的关心,询问其生活状况,同时也暗示了山僧内心世界的广阔与超脱。接下来的几句“貌疏意如真,语淡情反谐”赞美了山僧外在的朴素与内在的真诚,以及言辞的简朴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旅人非一感,及尔能安排”则表达了诗人对山僧智慧的敬佩,认为山僧能够以简单的话语安抚人心,给予旅人精神上的慰藉。最后两句“闻道常愧晚,智也岂有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早些领悟山僧智慧的遗憾,同时对智慧的无限可能性表示敬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山僧之间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交流,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生活的向往。
长风沙浪屋许大,罗刹石齿水下排。
历此二险过湓浦,始见瀑布悬苍崖。
系舟上岸入松径,三日踏穿新蜡鞋。
路盘深谷出岭望,后山日照前山霾。
偶逢风雨恐衣湿,侧倚石胁人相乖。
雨收不觉在高处,却见童仆提携偕。
水声不绝鸟声好,药草香气侵人怀。
老僧避俗去足跣,野客就涧开门䦱。
树岩隐映见寺刹,层层杳杳跻云阶。
坞田将穫乌雀横,秋果正熟猴猿?。
东林淡齑应似旧,唯此足以待尔侪。
子心洒落撇然往,我方尘垢难磨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