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服秋兰佩早纫,恐妨看镜画麒麟。
三年浪迹空皮骨,万事磨人有鬼神。
须信马鸣终被斥,岂知龙性本难驯。
草玄寂寞吾何敢,惭愧平生郑子真。
奇服秋兰佩早纫,恐妨看镜画麒麟。
三年浪迹空皮骨,万事磨人有鬼神。
须信马鸣终被斥,岂知龙性本难驯。
草玄寂寞吾何敢,惭愧平生郑子真。
这首诗《自题照像》由清代诗人李希圣所作,通过诗中描绘的个人经历与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奇服秋兰佩早纫,恐妨看镜画麒麟”,以奇特的服饰和佩戴秋兰的细节开篇,暗示了诗人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自我形象的精心雕琢,但又担心过于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的修养,如同担心过分打扮会妨碍在镜子前画麒麟一样,寓意着对完美外在追求的同时,也需警惕其可能带来的局限。
颔联“三年浪迹空皮骨,万事磨人有鬼神”,描述了诗人三年漂泊的生活状态,虽然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身体的瘦弱和精神的疲惫并未能消磨他的意志,反而使他更加坚信命运的无常和世事的复杂,如同面对鬼神一般,充满了不可预测性和神秘感。
颈联“须信马鸣终被斥,岂知龙性本难驯”,运用了马鸣和龙性的比喻,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不易和自我价值的探索。马鸣最终被斥责,象征着即使努力尝试,也可能遭遇失败或误解;而龙性难以驯服,则表明了某些天赋或本质是难以改变的,需要接受和尊重。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成长和自我认知的深刻反思。
尾联“草玄寂寞吾何敢,惭愧平生郑子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先贤郑子真的敬仰之情。草玄,即草拟玄妙之文,这里指隐居生活;“吾何敢”表达了诗人不敢奢望过上如此高洁生活的谦逊态度;“惭愧平生郑子真”则是对郑子真(即东汉隐士郑玄)的崇敬,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完全实现理想生活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清代文人独特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故家独见宋先世,文采风流一儒素。
向来松雪写如心,题在南堂乐居处。
门前求药日纷纷,或有无钱亦持去。
子孙传之将百年,积券如山不知数。
君为郡马几叶孙,复戒诸郎祗存恕。
九街正尔黄尘深,杯酒对面干戈侵。
营营苟苟者谁子,一毫奚啻争千金。
傍人笑问尔何以,平生苦自如吾心。
还君此卷三叹息,坐隅自写为规箴。
昔年夫君死漳戍,恨不从之泉下去。
有弟万里负骨归,获鹿原头与封树。
是时孤儿方学行,天地容身复何处。
此心匪石石可移,誓欲教儿如汝父。
儿成娶妇身始閒,一旦儿亡岂能顾。
妇姑相守到白头,至今不识门前路。
夫家赵郡知几年,乡里尝旌两节妇。
向来我识房将军,乃是节妇之侄孙。
岁时宁忘俎豆事,水旱肯废云山屯。
忠臣烈女有如此,千载义事辉高门。
达为天下相,穷作人世师。
穷达有定命,勿叹时非时。
宁污牛尾泥,不作车尘随。
山林隐文豹,江海潜黄螭。
人皆嗜奔竞,奔竞人还嗤。
仲尼与三子,出处皆从宜。
一芥不可与,万钟亦难辞。
今人知古人,不识来者谁。
何如沽美酒,笑傲歌新诗。
功业不补世,那求后人思。
人生如树花,开落从风吹。
又如无根蓬,飘飘亦何为。
天高日月远,寿命皆崦嵫。
人兮勿自苦,吾道当平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