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题照像》
《自题照像》全文
清 / 李希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奇服秋兰佩早纫,恐妨看镜画麒麟。

三年浪迹空皮骨,万事磨人有鬼神。

须信马鸣终被斥,岂知龙性本难驯。

草玄寂寞吾何敢,惭愧平生郑子真。

(0)
鉴赏

这首诗《自题照像》由清代诗人李希圣所作,通过诗中描绘的个人经历与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奇服秋兰佩早纫,恐妨看镜画麒麟”,以奇特的服饰和佩戴秋兰的细节开篇,暗示了诗人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自我形象的精心雕琢,但又担心过于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的修养,如同担心过分打扮会妨碍在镜子前画麒麟一样,寓意着对完美外在追求的同时,也需警惕其可能带来的局限。

颔联“三年浪迹空皮骨,万事磨人有鬼神”,描述了诗人三年漂泊的生活状态,虽然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身体的瘦弱和精神的疲惫并未能消磨他的意志,反而使他更加坚信命运的无常和世事的复杂,如同面对鬼神一般,充满了不可预测性和神秘感。

颈联“须信马鸣终被斥,岂知龙性本难驯”,运用了马鸣和龙性的比喻,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不易和自我价值的探索。马鸣最终被斥责,象征着即使努力尝试,也可能遭遇失败或误解;而龙性难以驯服,则表明了某些天赋或本质是难以改变的,需要接受和尊重。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成长和自我认知的深刻反思。

尾联“草玄寂寞吾何敢,惭愧平生郑子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先贤郑子真的敬仰之情。草玄,即草拟玄妙之文,这里指隐居生活;“吾何敢”表达了诗人不敢奢望过上如此高洁生活的谦逊态度;“惭愧平生郑子真”则是对郑子真(即东汉隐士郑玄)的崇敬,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完全实现理想生活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清代文人独特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李希圣

李希圣
朝代:清

希圣(1864年-1905年)清末官员,诗人。字亦元,号卧公,湖南湘乡(长沙)人。生于清穆宗同治三年,卒于德宗光绪三十一年,年四十二岁。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刑部主事,荐举经济特科。初治训诂,通古今治法,尝纂《光绪会计录》以总综财赋,又草《律例损益议》,张百熙等极重之。百熙奉诏管学,引以为助。希圣通籍后始学为诗,有作必七律,以玉溪生(李商隐)自许,著有《雁影斋诗存》,传于世。
猜你喜欢

张士先双桂堂

淮南丛桂天下无,张侯堂前生两株。

清阴尝栖白顾兔,樛枝并立青珊瑚。

侯也生儿有如此,丹凤之雏骥之子。

素衣老仙天上来,捣熟玄霜先赠尔。

(0)

宋君瑞存恕堂

故家独见宋先世,文采风流一儒素。

向来松雪写如心,题在南堂乐居处。

门前求药日纷纷,或有无钱亦持去。

子孙传之将百年,积券如山不知数。

君为郡马几叶孙,复戒诸郎祗存恕。

九街正尔黄尘深,杯酒对面干戈侵。

营营苟苟者谁子,一毫奚啻争千金。

傍人笑问尔何以,平生苦自如吾心。

还君此卷三叹息,坐隅自写为规箴。

(0)

裴氏二节妇之诗为屯田房千户作

昔年夫君死漳戍,恨不从之泉下去。

有弟万里负骨归,获鹿原头与封树。

是时孤儿方学行,天地容身复何处。

此心匪石石可移,誓欲教儿如汝父。

儿成娶妇身始閒,一旦儿亡岂能顾。

妇姑相守到白头,至今不识门前路。

夫家赵郡知几年,乡里尝旌两节妇。

向来我识房将军,乃是节妇之侄孙。

岁时宁忘俎豆事,水旱肯废云山屯。

忠臣烈女有如此,千载义事辉高门。

(0)

哭静闻禅侣·其六

一番魔障一番憨,梦寐名山亦是贪。

井不及泉无论九,河难问渡尚呼三。

疲津此子心惟佛,移谷愚公骨作男。

幻聚幻离俱幻相,好将生死梦同参。

(0)

和李元善自警诗

达为天下相,穷作人世师。

穷达有定命,勿叹时非时。

宁污牛尾泥,不作车尘随。

山林隐文豹,江海潜黄螭。

人皆嗜奔竞,奔竞人还嗤。

仲尼与三子,出处皆从宜。

一芥不可与,万钟亦难辞。

今人知古人,不识来者谁。

何如沽美酒,笑傲歌新诗。

功业不补世,那求后人思。

人生如树花,开落从风吹。

又如无根蓬,飘飘亦何为。

天高日月远,寿命皆崦嵫。

人兮勿自苦,吾道当平夷。

(0)

送蒋伯威下第南归象山

黄榜天门曙色分,考功深愧失刘蕡。

竞誇蜀锦新机杼,谁识商盘古篆文。

小艇归人冲夜雨,落花离思搅春云。

故庐铁砚应无恙,载笔重来勇策勋。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