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春已半,荒草绿平原。
细雨石桥路,东风寒食村。
远烟浓树色,流水澹苔痕。
谁识当年恨,飘零杜宇魂。
出门春已半,荒草绿平原。
细雨石桥路,东风寒食村。
远烟浓树色,流水澹苔痕。
谁识当年恨,飘零杜宇魂。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荒野的凄美画卷。首句“出门春已半”,开门见山点出时节,春光已过半,透露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荒草绿平原”一句,以“绿”字反衬荒凉之感,绿意盎然的荒草与广阔的平原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既生机勃勃又略带萧瑟的氛围。
“细雨石桥路,东风寒食村”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凄清。细雨轻洒在石桥之上,微风拂过,带来寒食节的气息,整个村庄笼罩在淡淡的哀愁之中。这里运用了“细雨”、“石桥”、“东风”等意象,细腻地描绘出春雨绵绵、春风轻拂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寒食节的哀悼气氛。
“远烟浓树色,流水澹苔痕”则将视线拉远,描绘了一幅远处烟雾缭绕、树木郁郁葱葱的画面,与近处流水潺潺、苔痕斑驳的景象相映成趣。这两句通过“远烟”、“浓树色”、“流水”、“澹苔痕”等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美的深深赞叹。
最后一句“谁识当年恨,飘零杜宇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或某种精神状态的怀念与感慨。杜宇,相传为古代蜀国的国王,其灵魂飘零,象征着一种永恒的哀思与怀念。这句话借杜宇的灵魂飘零,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与感慨,流露出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寒食》诗通过对春日荒野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情感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历史记忆的怀念,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十里深窈窕,万瓦碧参差。
青山屋上,流水屋下绿横溪。
真得归来笑语,方是闲中风月,剩费酒边诗。
点检歌舞了,琴罢更围棋。王家竹,陶家柳,谢家池。
知君勋业未了,不是枕流时。
莫向痴儿说梦,且作山人索价,颇怪鹤书迟。
一事定嗔我,已办北山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