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榻仍兼卧,蒲团稳著绵。
自疑方外客,犹费县官钱。
意懒如闻道,身閒似得仙。
何当集兰若,已办泛湖船。
禅榻仍兼卧,蒲团稳著绵。
自疑方外客,犹费县官钱。
意懒如闻道,身閒似得仙。
何当集兰若,已办泛湖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嵲的作品,名为《次韵朱希真二首(其二)》。从内容上看,诗人描述了自己禅修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
“禅榻仍兼卧,蒲团稳著绵。”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日常在禅榻上坐禅打坐,并且使用蒲团作为辅助,以保持姿势的稳定。蒲团是佛教僧侣用来打坐时防止疲劳和疼痛的一种工具,通常由草或布制成。
“自疑方外客,犹费县官钱。”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感到困惑,即使身处禅修之地,也还要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开支,如同普通的旅途者一样需要花销。这反映出即便是追求精神超脱的人也无法完全摆脱物质世界。
“意懒如闻道,身閒似得仙。” 这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在禅修中内心的宁静和豁达,以及身体上的一种超然脱俗之感。"意懒"指的是心境上的悠闲和自在,而"身閒似得仙"则是说身体好像获得了某种超凡脱俗的轻盈。
“何当集兰若,已办泛湖船。”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愿望,希望能像集结兰花一般,将禅修之地打理得如同仙境,并且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以便未来可以随意漂泊在湖上,就像是泛舟于湖面上的自由。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内心世界和物质世界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全无体段弟一弱,十指乖张时更错。
五音不辨信手弹,薄会人前言自乐。
弦不调,手不洗,更兼指下无道理。
吟为失度故不知,把手空摇说宫徵。
合弹慢处却弹急,愚蒙堪笑情兀兀。
修持严洁甚难哉,冈知潇洒心中出。
容易抚之何草草,颠来倒去直至老。
又耻人教却生嗔,虚度时光犹言好。
不聪人岂解,指法故然无。拙见闲声律,终朝自娱。
尘埃琴不饰,日月岁萧疏。
慢共知音说,能弹好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