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非凡要审知,当仁不必用迟疑。
修行忽若无灵应,还信神仙白昼飞。
至道非凡要审知,当仁不必用迟疑。
修行忽若无灵应,还信神仙白昼飞。
这首诗名为《缘识》其五十九,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赵炅之手。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道德修养与信仰神仙的思想。
"至道非凡要审知,当仁不必用迟疑。"
这两句强调了对道德真理的认识和实践应是及时而不犹豫的。在古代文化中,"至道"指的是最高的道德法则,而"当仁"则代表着仁爱、正义等美德的体现。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道德修养的迫切感和坚定的决心。
"修行忽若无灵应,還信神仙白昼飞。"
后两句则转向了对神秘力量或超自然现象的探索与信仰。在这里,"修行"指的是通过修炼达到某种精神层次的过程,而"灵应"则是指那种超验的、神秘的回应或感知。诗人表达了一种即便是在世俗生活中,也能够体验到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进而坚信神仙可以在白日飞升的想象。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道德修养与信仰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重阳未见一枝菊,它日菊开生我愁。
高兴亭中香满把,令人北望忆梁州。
口诵严君口授书,手提慈姥手缝衣。
寸草安能报春晖,远志不敢回当归。
嗟儿客宦游有方,舅姑晨兴妇在旁。
手供鲑菜晡下堂,几席代汝亲扶将。
白云英英赵州山,玉琴石榻窗户閒。
上池饮罢燕坐间,生香满室光照颜。
钟英毓秀自乃翁,草木臭味将毋同。
借锄取帚面发红,偕饮甘露薰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