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裘将事曙光凝,岳岳三垓踧步登。
金度缇筒惟应候,玉瑄牲特以差升。
阳闿长至钦天对,岁歉今秋为雨恒。
祇有虔怀吁时若,惭无嘉德致休徵。
大裘将事曙光凝,岳岳三垓踧步登。
金度缇筒惟应候,玉瑄牲特以差升。
阳闿长至钦天对,岁歉今秋为雨恒。
祇有虔怀吁时若,惭无嘉德致休徵。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节在南郊举行的祭祀仪式,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庄严的氛围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联“大裘将事曙光凝,岳岳三垓踧步登”描绘了冬至日清晨,阳光初照,大裘(古代祭祀时穿的大衣)即将用于仪式,岳岳三垓(指大地的三个区域)的臣民们恭敬地踏上祭坛。这里运用了“曙光凝”、“岳岳”等词,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气氛。
颔联“金度缇筒惟应候,玉瑄牲特以差升”进一步描述了仪式中的细节。金度缇筒(古代祭祀时使用的器皿)按照节气变化使用,玉瑄牲(祭祀用的牲畜)则根据等级差异进行选择。这两句通过“惟应候”、“以差升”的表述,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仪式等级的严格遵循。
颈联“阳闿长至钦天对,岁歉今秋为雨恒”转而表达对天地的敬畏之情以及对雨水的祈求。阳闿(阳气开始旺盛)象征着冬至之后的春意渐浓,人们在这一天向天神表达敬意,并期待雨水的降临以缓解可能的歉收。这一联通过“钦天对”、“为雨恒”的词语,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尾联“祇有虔怀吁时若,惭无嘉德致休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面对如此重要的仪式,只有怀着虔诚之心,才能真正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恩赐。同时,诗人也谦逊地表示自己虽有崇高的品德,但未能达到带来吉祥征兆的程度。这一联通过“虔怀”、“嘉德”、“休徵”的词语,展现了诗人对自身修为的反思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冬至南郊礼成的场景,还蕴含了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对仪式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修养的反思,展现了清代帝王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
方春花气苏,谁忍犯霜晓。
漫山千树桃,缩颈听春鸟。
独此开数株,此桃也不小。
晨霞碎林霏,绛雪压枝袅。
梅魂正零落,月影夜悄悄。
陈新接物态,俯仰映池沼。
蓬莱有大桃,岁月较多少。
自从偷儿得,弱水隔浩渺。
且与倾绿尊,乍见喜围绕。
尚有芥子微,须弥寄毫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