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国风.曹风.蜉蝣》
《国风.曹风.蜉蝣》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0)
注释
蜉蝣:一种昆虫,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到一周左右。
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
楚楚:鲜明貌。
一说整齐干净。
於:通“乌”,何,哪里。
采采:光洁鲜艳状。
掘阅:挖穴而出。
阅:通“穴”。
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
说:通“税”,止息,住,居住。
翻译
微弱蜉蝣在空中振翅飞舞,漂亮的外衣色彩鲜明夺目。叹其生苦短我心溢满忧伤,我将如何安排人生的归宿?
细小蜉蝣在空中振翅飞舞,尽情展示着它华美的衣服。叹其生短促我心涌满忧郁,我人生的归宿将栖落何处?
柔嫩的蜉蝣刚刚破土而出,轻轻舞动雪白的麻纹衣服。叹其生命短暂我忧郁满怀,到哪里寻找我人生的归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蜉蝣(一种小型甲虫)的形象,以此比喻人的忧愁和劳碌。诗中“蜉蝣之羽,衣裳楚楚”一句,不仅写出了蜉蝣细微的外表,更通过“楚楚”来形容其看似精美却又不免显得有些单薄无力,暗示了人的忧愁心情。接着,“心之忧矣,于我归处”则直接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思念归宿之所在。

第二部分“蜉蝣之翼,采采衣服”继续以蜉蝣的形象来比喻人勤劳地工作,不断地为生活积累和准备。这里,“采采”一词描绘出了蜉蝣忙碌不息的场景,同时也映射出人的辛勤和忧虑。“心之忧矣,于我归息”则是对前述劳作之后渴望得到休息和安宁的心声。

最后,“蜉蝣掘阅,麻衣如雪”中,“掘阅”形象地描述了蜉蝣挖掘穿梭的行为,而“麻衣如雪”则强调了其数量之多,如同冬日里飘落的雪花。这一部分通过对比增强了诗中的意象,使读者更加深刻感受到诗人对于生活艰辛和劳碌的描绘。“心之忧矣,于我归说”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把所有的忧愁和思念都寄托在对归宿的向往中。

整首诗通过蜉蝣的形象,展现了人生劳碌与内心忧虑的双重主题,同时也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杨柳枝

万绪千条拂翠台,只牵人去不牵来。

杨枝折在行人手,那得杨花二月开。

(0)

古意

高楼有思妇,光采琼树枝。

陆离双玉佩,明珠缀巾綦。

掺掺出手爪,哀哀写芳辞。

清商未终曲,听者泪已滋。

良人无故欢,贱妾无前期。

空怜夜夜月,流影过重栭。

(0)

杨花曲

帘幕重重日影移,栏杆曲曲晓云垂。

绿杨窗外莺啼夜,青草池边燕语时。

莺啼燕语芳春早,飘落杨花满春草。

辽阳征客心独伤,东邻美人亦断肠。

不堪西路音尘绝,愁对东风罗绮香。

时时抽妾相思绪,织作衣裳送君去。

回文织罢情转真,请看此物为妾身。

枝上杨花枕边泪,一夜东风两相坠。

此时君若见杨花,妾与杨花共憔悴。

(0)

春江词四首·其三

折柳溪头闻杜鹃,灌花台上望归船。

不争十日花禁老,奈可三春柳未眠。

(0)

南山操五首·其三

倚桂树兮浩歌。有樵夫兮云中过。

招我采苓兮山之阿。山之阿兮采苓。

上有怪松兮,偃蹇而蟠屈苍虬之形。

安得驾此苍虬兮,横四海兮观八溟。

(0)

杏花

三十里花曾跃马,十馀年事谩凭阑。

荣华巳逐飘风去,却向牧童村里看。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