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桂树兮浩歌。有樵夫兮云中过。
招我采苓兮山之阿。山之阿兮采苓。
上有怪松兮,偃蹇而蟠屈苍虬之形。
安得驾此苍虬兮,横四海兮观八溟。
倚桂树兮浩歌。有樵夫兮云中过。
招我采苓兮山之阿。山之阿兮采苓。
上有怪松兮,偃蹇而蟠屈苍虬之形。
安得驾此苍虬兮,横四海兮观八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九思所作的《南山操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中以倚桂树、浩歌起兴,引出与云中过路的樵夫的对话,邀请他一同前往山阿采苓。随后,诗人描绘了山上怪松的形态,表达了对自由飞翔于四海、俯瞰八方大海的向往。
诗的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自由的追求,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精神自由的心境。诗中“怪松”、“偃蹇”、“蟠屈”、“苍虬之形”等词句,生动地刻画了松树的奇特姿态,同时也象征着诗人的独立不羁的精神风貌。而“驾此苍虬”、“横四海”、“观八溟”的愿望,则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越现实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借自然景观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情感与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
一二三四月如眉,积累如梳截半规。
玉斧昼夜修不彻,修成团镜当空垂。
十眉有样列象几,梳裁春冰镜涵水。
瑶娥睡起拂菱花,扫黛插鬓云绕指。
敛袂亭亭天上妆,环佩隐体璆琳锵。
骖鸾跨鹤舞仙谱,子登弹璈飞琼簧。
天风飕飂冷到骨,银河澎浪溅罗袜。
一轮千古广寒深,折尽桂花应白发。
昔君叩门如啄木,深衣青纯帽方屋。
谓是诸生延入门,坐定徐言出公族。
尔曹气味那有此,要是胸中期不俗。
荆州早识高与黄,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
荡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
刑法非有贷,柔协正乱名。
黄金为君门,璧玉为轩堂。
上有双樽酒,作使邯郸倡。
刘玉碧青甓,后出郭门王。
舍后有方池,池中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鸣声何啾啾,闻我殿东厢。
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
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足傍。
黄金络马头,颎颎何煌煌。
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
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
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和风装点锦城春,细雨如丝压玉尘。
漫把诗情访奇景,艳花浓酒属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