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日舒长,正葱葱瑞气,遍满神京。
九重天上,五云开处,丹楼碧阁峥嵘。
盛宴初开,锦帐绣幕交横。
应上元佳节,君臣际会,共乐升平。广庭。罗绮纷盈。
动一部、笙歌尽新声。蓬莱宫殿神仙景。
浩荡春光,逦迤王城。烟收雨歇,天色夜更澄清。
又千寻火树,灯山参差,带月鲜明。
丽日舒长,正葱葱瑞气,遍满神京。
九重天上,五云开处,丹楼碧阁峥嵘。
盛宴初开,锦帐绣幕交横。
应上元佳节,君臣际会,共乐升平。广庭。罗绮纷盈。
动一部、笙歌尽新声。蓬莱宫殿神仙景。
浩荡春光,逦迤王城。烟收雨歇,天色夜更澄清。
又千寻火树,灯山参差,带月鲜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丽日舒长”、“正葱葱瑞气遍满神京”开篇便营造出一种祥瑞、繁荣的氛围。“九重天上五云开处,丹楼碧阁峥嵘”则是对宏伟宫殿的描写,通过“九重天上”、“丹楼碧阁”的排比手法,表现了建筑的壮观和层次分明。
接下来的“盛宴初开,锦帐绣幕交横”具体展示了宴会的情景,“锦帐绣幕”表达了一种奢华与精美。诗中还特别强调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如“应上元佳节,君臣际会,共乐升平”,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和谐与统一。
至于“广庭罗绮纷盈”、“动一部、笙歌尽新声”,则是宴会中音乐与舞蹈的生动描写。“蓬莱宫殿神仙景”借用了道教仙境的意象,增添了一丝超凡脱俗的梦幻色彩。
尾段“浩荡春光逦迤王城”、“烟收雨歇天色夜更澄清”则转向自然景观,描绘出一幅春日晚景的美丽画面。最后,“又千寻火树灯山参差带月鲜明”中“火树灯山”的奇特意象,以及“带月鲜明”的夜景,更是将宴会的盛况推向了高潮。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宏伟宫殿、奢华宴会和美丽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理想中的美好生活状态。
沈阳无山沈战气,秋色真从万里至。
绕城何处可登高,憎见诸羌踞僧寺。
北俗虽豪缺风雅,麇集屠沽作都会。
东门闻道有泉源,便觉清甘起人意。
碧波潆洄仅十亩,傍水居然芦满地。
残荷过桥香自远,秃柳数株堪小憩。
若能营此作园池,种树置亭亦殊易。
纵民游观资养性,岂非从政所有事。
沉吟徙倚谁与言,自怪边尘损文字。
赫赫胄监,礼乐攸司。祭酒长之,师氏贰之。
明天子作,我民极何。以播教师,氏有职惟。
明天子惟,烈祖是因。烈祖始受,命肇立成。
均天子戾,止作尔多。士多士济,济惟天子。
使曰若康,公穆穆雍。雍多士济,济惟言来。
从天子问,道其言如。钟天子广,化其德如。
风维祯作,颂配于乐。
东风浩荡吹江南,危子行年二十三。
长谣空谷天荡荡,剑倚白日风潭潭。
气高颇怪星象动,身在岂为饥寒贪。
宫中圣人朝万国,臣抱犁銸在山泽。
终年读书空自劳,三岛求仙岂能得。
齿牙不动心未摧,欲奏长策天门开。
周公仲尼没已久,麒麟凤凰去不来。
世无忠臣与孝子,四海风俗何由回。
止酒已多日,当秋病连绵。
一窗此寄傲,晏起仍早眠。
岂不念佳节,负此明月圆。
叩门客语我,蚤作星尚悬。
白气出东北,横贯西南天。
夜凉步中庭,所见还依然。
力疾起语客,丧乱今十年。
谓天盖无情,垂象在目前。
谓天其有知,吉语皆虚传。
未遑悉吴越,况敢谈幽燕。
须臾报军出,明日攻富田。
焚掠先近郊,斩艾无愚贤。
咫尺成俘囚,妻子畴能全。
戒客姑罢休,世事从推迁。
客去深掩耳,闭关涕潸焉。
朝出看燕山,云莫归行燕山道。
道傍云气光动班烂衣,千里飞来白如埽。
长天愁迥阴冥迷,虚室宵清神皓缟。
太行一发半落天之南,翠彩浮空散文藻。
缙山更在天南之南海树边,白发高堂岁晏惊寒早。
三年书断安稳无,每一思之心懆懆。
风回云杪思飘扬,月堕云西梦颠倒。
白云半幅细入天机中,写出狄公心事炯炯随云照穹昊。
云无心,人有情,物易化,情难老。
朝看云,暮看云,缙山佳处安得乘云忽飞到。
云中人,拂黄巾,山中云,护丹灶。
从龙奋迅直上青天飞,变化无方契元造。
天下苍生正须霖雨之,慎勿栖岩扉,閟鸿泽,负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