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何曾阻玉关,清秋来觐忘途艰。
可无三接酬诚素,况复万几当务閒。
未习朝仪瞻北阙,许随典属祝南山。
嘉宾旨酒同和乐,仁祖怀柔想像间。
青海何曾阻玉关,清秋来觐忘途艰。
可无三接酬诚素,况复万几当务閒。
未习朝仪瞻北阙,许随典属祝南山。
嘉宾旨酒同和乐,仁祖怀柔想像间。
此诗《赐蒙古王公等宴》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展现了其对蒙古王公们的深厚情谊与礼遇。诗中以“青海何曾阻玉关”开篇,寓意虽远隔千山万水,但情谊相通,犹如青海与玉门关之间的联系,象征着民族间的紧密团结与相互理解。
“清秋来觐忘途艰”,描绘了在清爽的秋日里,蒙古王公们不远万里前来朝见,虽路途艰难却心无旁骛,表达了他们对朝廷的忠诚与敬仰。接着,“可无三接酬诚素,况复万几当务閒”两句,既是对蒙古王公们诚挚心意的回应,也体现了皇帝处理政务时的忙碌与对国家大事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尊重与礼遇。
“未习朝仪瞻北阙,许随典属祝南山”则进一步说明了皇帝对蒙古王公们的接纳与礼遇,不仅允许他们在朝仪上有所适应,还给予他们参与国家事务的机会,同时祝福他们如同南山般稳固,象征着国家与民族的长久和谐。
最后,“嘉宾旨酒同和乐,仁祖怀柔想像间”表达了宴会的欢乐氛围与和谐景象,以及对先祖仁德之风的怀念与传承,强调了通过这样的聚会增进民族间的友谊与团结,体现了乾隆皇帝治国理念中的“怀柔天下”。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乾隆皇帝的文采与深沉的政治智慧,也体现了他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紫云何处飞来,仙家别有藏春洞。
刻缯纹皱,镂檀色腻,薰脐香重。
谷雨初晴,榆烟新换,楝风微动。
是花姑养就,韩仙染出,还分与,人间种。
好与密笼绣幄,护玉环、三生妖梦。
只愁今夜,绿丛月老,珠房露冻。
便唤秋娘,重浇卯酒,缓歌低送。
倩红鸾与约,韵华且住,作尊前供。
水北云南最好春,柳桥花架污芳尘。
如今老大情遍懒,分付江山与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