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烧连山接暮云,牙旌高捲管弦闻。
负恩自笑夷门客,魂断邯郸晋鄙军。
夜烧连山接暮云,牙旌高捲管弦闻。
负恩自笑夷门客,魂断邯郸晋鄙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战场景象,诗人身处河田营中,眺望远方,连绵的山峦在夜色中燃烧,仿佛与暮云相连,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壮丽的氛围。牙旌(古代旗帜的一种)高高卷起,乐声随风传来,增添了军营的肃穆和战斗的气息。
诗人以“负恩自笑夷门客”表达自己的心境,暗示自己或许曾是夷门(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东门,常用来指代游侠或士人)的豪客,如今却背负着恩怨,内心充满苦涩。最后一句“魂断邯郸晋鄙军”,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以及对晋鄙军(可能指代某种军事力量或历史事件)的牵念,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投射。王夫之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命运的沉吟。
秋池对门莲子枯,野壁剥月蜗涎涂。
庭中两株石楠树,上有山鸟长相呼。
当时联巢接飞者,一落梁宋一海隅。
扶桑日枝几千尺,光彩不独生阳乌。
右丞笔通妙,阮籍思玄虚。
独画来东平,倒冠醉乘驴。
力顽不肯进,俛首耳前驱。
一人牵且顾,一士旁挟扶。
捉鞍举双足,闭目忘穷途。
想像得风度,纤悉古衣裾。
玉骨化为土,丹青终不渝。
而今几百岁,乃有胡公疏。
买石遂留刻,渍墨许传模。
白黑就髣髴,毫芒辨精粗。
千古畜深意,终朝悬座隅。
谁谓盈尺纸,不惭云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