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村近紫云坛,日日钟催曙色寒。
百八声声分紧慢,万千梦梦记阑残。
花间空自思长乐,饭后应怜在木兰。
可笑老僧终不醒,拈珠入定坐蒲团。
湖西村近紫云坛,日日钟催曙色寒。
百八声声分紧慢,万千梦梦记阑残。
花间空自思长乐,饭后应怜在木兰。
可笑老僧终不醒,拈珠入定坐蒲团。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湖边村庄中僧舍内响起的晓钟声,以及它对周围环境和人物情感的影响。诗中的“湖西村近紫云坛”点明了地点,暗示着一个宁静祥和的环境。“日日钟催曙色寒”则通过每日的晨钟催促着曙光的到来,营造出一种时间流转的氛围。“百八声声分紧慢,万千梦梦记阑残”运用数字“百八”和“万千”,形象地表现了钟声的重复与复杂,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钟声中回想起的梦境与现实的交错。“花间空自思长乐,饭后应怜在木兰”两句,通过“花间”与“饭后”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可笑老僧终不醒,拈珠入定坐蒲团”则以幽默的口吻描绘了一位深陷禅定的老僧,与外界的忙碌形成对比,展现了佛教修行的静谧与专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晨钟对于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是一幅生动的晨钟图卷。
江渚翻鸥戏,官桥带柳阴。
花飞兢渡日,草见蹋春心。
已拨形骸累,真为烂漫深。
赋诗歌句稳,不免自长吟。
先达志其大,求意不约文。
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
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
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
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
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
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
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
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
古剑徒有气,幽兰秪自薰。
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