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核无殊性,惟榴有北南。
红榴满天下,不似玉榴甘。
果核无殊性,惟榴有北南。
红榴满天下,不似玉榴甘。
这是一首描写果实的诗句,特别是关于榴莲和红榴的对比。在中国文化中,果实常常象征着丰收与繁荣,而不同种类的果实又有各自的寓意。这里,“果核无殊性”表明各种果实在结构上都有一定的共同点,即拥有外壳和内果。但“惟榴有北南”则指出榴莲这种果实有着特殊之处,它不仅在形态上有区别,而且还可能隐含地理位置的不同,例如某种特定品种只生长于特定的方向或区域。
接下来的“红榴满天下,不似玉榴甘”则是对两种不同的榴莲进行比较。红色的榴莲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诗人却通过这句话表达出一种偏好,认为赠送给他的那颗“玉榴种”——可能是一种珍贵或特殊的品种——比那些普遍的红色榴莲更加美味或珍贵。这也许反映了诗人对朋友馈赠之物的感激和欣赏。
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果实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于特殊、个性的喜爱。它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述,也蕴含着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至人寓迹尘凡中,杖头挂壶来何从。
长房俗眼偶澄澈,一笑市井得此翁。
试窥壶中子无物,何处著此千柱宫。
毗耶华藏皆已有,不独海上栖瀛蓬。
我闻须弥纳芥子,况此空洞孰不容。
何人误持一嶂出,恍是九华巉绝峰。
令人却信刘郎语,当年霹雳化九龙。
谁将真形写此石,太华女几分清雄。
终当作亭号秋浦,刻公妙句传无穷。
西湖漠漠生烟雨,浦浦圆沙凫雁聚。
今日高堂素壁间,忽见西湖最西浦。
翩翻两雁方欲下,数只飘然掠波去。
独馀一只方稳眠,有梦不成亦惊顾。
萧梢碧芦秋叶赤,青沙白石纷无数。
我本江湖不系舟,尔辈况亦江湖侣。
令人便欲寻睿郎,呼船深入龙山坞。
迷者迷悟,悟者悟迷。迷悟同体,悟者方知。
迷南为北,实情取则。北本是南,悟无移忒。
返究迷缘,莫得来处。忽悟正方,迷复何去。
其迷则迷,妄自高低。生死恶觉,枉受胶黐。
达迷无妄,欢喜无量。杀无明贼,祇在一饷。
一饷之间,冥通大千。直下了了,三际虚玄。
无始时来,总由今日。尽未来际,更不寻觅。
当念无念,灵光焰焰。灵焰腾辉,心智难掩。
灵源荡碧,森罗普入。海印发明,非关动息。
根尘不偶,心珠宁守。返不我观,出兮还有。
有无齐出,无有踪迹。智用虽奇,犹遭悟觅。
悟为法障,身招罔象。犴貉无风,徒劳展掌。
祖父书契,本来家业。旧日风光,不妨要截。
哆哆和和,依前疑著。元无病痛,何劳说药。
足踏实地,开眼瞌睡。大地茫茫,会我如是。
如是之法,不因迦叶。是谁儿孙,喃喃乱说。
你解乱说,智者便瞥。此门广大,愚人自爇。
自谤自爇,不干我事。我是痴人,汝能灵利。
《标指六偈.迷悟》【宋·释清远】迷者迷悟,悟者悟迷。迷悟同体,悟者方知。迷南为北,实情取则。北本是南,悟无移忒。返究迷缘,莫得来处。忽悟正方,迷复何去。其迷则迷,妄自高低。生死恶觉,枉受胶黐。达迷无妄,欢喜无量。杀无明贼,祇在一饷。一饷之间,冥通大千。直下了了,三际虚玄。无始时来,总由今日。尽未来际,更不寻觅。当念无念,灵光焰焰。灵焰腾辉,心智难掩。灵源荡碧,森罗普入。海印发明,非关动息。根尘不偶,心珠宁守。返不我观,出兮还有。有无齐出,无有踪迹。智用虽奇,犹遭悟觅。悟为法障,身招罔象。犴貉无风,徒劳展掌。祖父书契,本来家业。旧日风光,不妨要截。哆哆和和,依前疑著。元无病痛,何劳说药。足踏实地,开眼瞌睡。大地茫茫,会我如是。如是之法,不因迦叶。是谁儿孙,喃喃乱说。你解乱说,智者便瞥。此门广大,愚人自爇。自谤自爇,不干我事。我是痴人,汝能灵利。
https://shici.929r.com/shici/CAZwAHjh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