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物,恁么来,休将明镜挂高台。
什么物,恁么去,分明不用当头举。
举得分明得更难,澄潭不许苍龙盘。
便恁会,太无端,华藏毗卢世界宽。
什么物,恁么来,休将明镜挂高台。
什么物,恁么去,分明不用当头举。
举得分明得更难,澄潭不许苍龙盘。
便恁会,太无端,华藏毗卢世界宽。
这首诗以禅宗的问答形式展开,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玄妙的意境。诗人通过一系列设问和回答,引导读者在思考中领悟宇宙与人生的真谛。
“什么物,恁么来,休将明镜挂高台。” 这句诗以“明镜”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追求不应被外在的形式所束缚,而应深入本质,如同明镜照见万物,却不在高台上悬挂,以免被形式所遮蔽。
“什么物,恁么去,分明不用当头举。” 接着,诗人继续以“明镜”为线索,探讨事物的离去,强调了自然流动与变化的本质,指出无需刻意去把握或阻止,正如明镜般自然地反映事物的来去,无需人为地加以干预。
“举得分明得更难,澄潭不许苍龙盘。” 这句话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比喻说,尽管明镜般地理解事物的来去是清晰的,但要真正做到却非常困难,就像澄澈的潭水不允许苍龙盘踞,象征着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同样不易。
“便恁会,太无端,华藏毗卢世界宽。” 最后,诗人总结道,即使明白了这些道理,也难免陷入无尽的思虑之中,因为宇宙之大,真理之深,如同华藏毗卢世界的广阔,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奥秘。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设问与解答,引导读者在禅意的探索中,体悟到宇宙与人生的真实面貌,以及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惑。
维舟下牢关,散策上西岭。
天风吹我裳,恍惚非人境。
丹崖翠壁明空山,呀然洞府葱茏间。
珊瑚为门玉为里,石骨千年凝绿髓。
伏龙奇鬼相回环,窗户玲珑五云起。
风马霓旌去不留,棋床丹灶岩之幽。
流水潺潺山寂寂,时有野鹤飞迎客。
提携琴酒聊一欢,呼取渔樵任争席。
日暮欲归归路迷,襟期浩荡谁当知。
好种桃花便终老,更寻何处武陵溪。
壁字尘埃四十年,满堂还喜会群贤。
是非不用论今昨,礼乐从知有后先。
酒外山川如动色,诗成金石迭相宣。
分阳令尹强人意,乡饮彬彬更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