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绝枌榆社,吴陵松竹间。
相亲逾骨肉,海见豁心颜。
契阔今生死,萧条旧往还。
春风数行泪,吹度镜湖山。
越绝枌榆社,吴陵松竹间。
相亲逾骨肉,海见豁心颜。
契阔今生死,萧条旧往还。
春风数行泪,吹度镜湖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名为《挽司马季若知郡(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人的深情厚谊和不舍昼夜。
“越绝枌榆社,吴陵松竹间。”开篇便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枌榆社”和“吴陵松竹”,诗人以景物烘托出友情的浓厚。枌榆之会,源自古代越国的故事,是忠诚和守节的象征,而吴陵则是司马相如曾居住的地方,这里被用来指代朋友之间的情谊。
“相亲逾骨肉,海见豁心颜。”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这种情感超越了血肉之亲,甚至到了可以穿透海洋、洞察对方内心的程度。这里的“海”不仅是空间距离的象征,也代表着深邃和广阔。
“契阔今生死,萧条旧往还。”诗人感叹友情之珍贵,如同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使在现实生活中的分别也无法割舍。"契阔"指的是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而"萧条"则形容了时间流逝、往事如烟,表达了一种怀旧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眷恋。
“春风数行泪,吹度镜湖山。”在这里,诗人用春风来比喻自己的悲伤之情,而“数行泪”则是内心深处无法抑制的哀愁。"镜湖山"可能是对美好景致的一种理想化表达,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清澈和宁静。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无限眷恋和不舍,以及面对离别时的悲伤与怀旧。
吴侬曾在山村住,听得村中老人语。
六月祈雨不祈晴,十月祈晴不祈雨。
今年三伏雨水多,官吏祈晴救禾黍。
祈晴得晴虽可喜,农夫车水方劳苦。
汗流如浆面如铁,但要田乾那畏暑。
黑云一片来何忙,心怕雨作身愿凉。
安得长风为吹散,乍可赤体当秋阳。
东桥西桥日荒荒,南圩北圩水茫茫。
中熟下熟亦足饱,尽胜淮头争捕蝗。
月集相期在后旬,料应主席不寒盟。
方思北陆催行色,又为东风问客程。
鼓楫欲随芳草去,传杯须待绿阴成。
姑苏城外春光老,还许同舟载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