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村中语》
《村中语》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古风

吴侬曾在山村住,听得村中老人语。

六月祈雨不祈晴,十月祈晴不祈雨。

今年三伏雨水多,官吏祈晴救禾黍。

祈晴得晴虽可喜,农夫车水方劳苦。

汗流如浆面如铁,但要田乾那畏暑。

黑云一片来何忙,心怕雨作身愿凉。

安得长风为吹散,乍可赤体当秋阳。

东桥西桥日荒荒,南圩北圩水茫茫。

中熟下熟亦足饱,尽胜淮头争捕蝗。

(0)
注释
吴侬:指吴地的人。
山村:乡村。
老人语:老人们的传统智慧或经验。
六月祈雨:古代农业社会夏季求雨以灌溉。
十月祈晴:秋季希望天气晴朗以利于收割。
官吏祈晴:官府官员关心百姓农业生产。
禾黍:泛指谷物。
车水:用牛车抽水灌溉。
劳苦:辛苦劳累。
田乾:田地干燥。
暑:炎热。
黑云:象征阴雨。
心怕雨:担忧下雨。
长风:大风。
乍可:宁可。
东桥西桥:形容景象荒凉。
南圩北圩:南方和北方的圩田。
中熟下熟:成熟的农作物。
淮头:淮河流域。
捕蝗:捕捉蝗虫。
翻译
有个吴地人曾住在山村,常听村中老人们的话语。
六月求雨不求晴,十月盼晴不盼雨。
今年三伏雨水丰沛,官吏祈求晴天以救稻谷。
祈求得晴固然欢喜,农夫们赶车灌田却辛苦。
汗水如流,脸庞如铁,只求田地干涸不怕热。
乌云密布,心中忧虑下雨,宁愿身体清凉。
如何能有长风吹散乌云,宁可光着身子晒秋阳。
东桥西桥日渐荒凉,南边北边田地水汪汪。
早熟晚熟的庄稼已足够填饱,胜过淮河两岸抢夺蝗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真实景象,反映出农民对天气变化的深刻感受和直接影响。开篇“吴侬曾在山村住,听得村中老人语。”通过设定主角居住环境及与老人的交流,引出了下文关于农事和天气祈求的主题。

“六月祈雨不祈晴,十月祈晴不祈雨”两句点明了农业生产对季节性降水的依赖,这是中国农耕文化中常见的智慧。接着,“今年三伏雨水多,官吏祈晴救禾黍。”表达了特定年份内连绵的雨水给农作物带来的困扰,以及政府官员为了保护庄稼而向天气神祈求晴朗。

随后的“祈晴得晴虽可喜,农夫车水方劳苦。汗流如浆面如铁,但要田乾那畏暑。”则展现了尽管获得了所祈的晴好天气,但农民们仍需在炎热中辛勤工作以确保作物生长,不惧烈日。

“黑云一片来何忙,心怕雨作身愿凉。安得长风为吹散,乍可赤体当秋阳。”这些句子透露出农民对于突如其来的阴霾天气的担忧,以及渴望持续的微风以消暑解热。

最后,“东桥西桥日荒荒,南圩北圩水茫茫。中熟下熟亦足饱,尽胜淮头争捕蝗。”则描绘了秋收时节的丰收景象,以及人们在收获季节对抗害虫以保护粮食的努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中国古代农民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出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对于天气变化的无奈和渴望。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昭齐姊约归阻风不至

寒炉拨尽烬微红,漠漠红云黯碧空。

离别遂如千里月,归期偏怅一帆风。

愁边花发三春日,梦里年惊两鬓中。

雨雪满窗消未得,定应握手几时同。

(0)

以诗订丘生前约·其一

流水郎车马,垂杨妾鬓丝。

春江他自好,一一入相思。

(0)

送夫四绝句·其一

走马离违日,黄花正晚秋。

君心宜自适,莫为妾多忧。

(0)

南浦月下

孤舟横野渚,明月照当空。

十年江海意,疑在小亭东。

(0)

怀宋化卿居士

湖上诸峰秀,君常次第行。

细评僧社句,准课自修程。

对月唯忘酒,逢渔劝放生。

空斋清夜坐,隔水寺钟鸣。

(0)

赠朱白民

山静犹空劫,惟将木石亲。

肯居于此处,岂是等閒人。

写竹卖供米,删松破作薪。

只因寻异药,衣染别峰尘。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