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未起程时枕上所作韵》
《次未起程时枕上所作韵》全文
明 / 吴与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少日深惟道是忧,老来愈觉德难脩。

几于名教徘徊处,剔尽残灯未忍休。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哲学家吴与弼创作,名为《次未起程时枕上所作韵》。诗中表达了诗人从年轻时对“道”的深刻思考,到年老后对“德”的难以修炼的感慨。在名教的徘徊中,诗人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直至深夜,他仍无法安眠,剔尽了残灯,继续思考。

诗的第一句“少日深惟道是忧”,描绘了年轻时的吴与弼对“道”的追求和忧虑。这里的“道”不仅指自然之道,更包含了道德、人生哲理等多重含义。年轻时期的他可能对如何理解和实践“道”感到困惑和不安,这种忧虑反映了他对自我成长和精神追求的深切关注。

第二句“老来愈觉德难脩”,则展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吴与弼对“德”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意识到“德”的修炼并非易事。这里的“德”不仅仅是个人品德,也包括了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等方面。随着阅历的增加,他可能更加认识到道德行为的复杂性和内在挑战,以及自身在实践道德过程中的局限性。

接下来的“几于名教徘徊处”,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在名教(即儒家礼教、社会规范)与个人内心追求之间的矛盾与挣扎。名教提供了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的指导原则,但同时也可能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和个性发展。吴与弼在这一徘徊中,可能在探索如何在遵循传统道德规范的同时,保持自我真实性和精神自由。

最后一句“剔尽残灯未忍休”,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深夜未眠,仍在思考和反省的状态。剔尽残灯象征着他在精神上的持续探索和努力,即使在最微弱的光线下,也不愿停止思考和行动。这既是对自我成长的不懈追求,也是对道德实践的执着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吴与弼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其对“道”与“德”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名教与个人追求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它不仅反映了明代士人对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也体现了对道德实践的深刻反思和不懈追求。

作者介绍

吴与弼
朝代:明

(1391—1469)江西崇仁人,初名梦祥,字子傅,吴溥子。十九岁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应科举。天顺元年以石亨荐,授左谕德,固辞不拜。所著《日录》,悉言生平所得。胡居仁、陈献章、娄谅等均其弟子。学者称康斋先生,有《康斋文集》。
猜你喜欢

江中晚钓寄荆南一二相识

楚郭微雨收,荆门遥在目。

漾舟水云里,日暮春江绿。

霁华静洲渚,暝色连松竹。

月出波上时,人归渡头宿。

一身已无累,万事更何欲。

渔父自夷犹,白鸥不羁束。

既怜沧浪水,复爱沧浪曲。

不见眼中人,相思心断续。

(0)

送徐大夫赴广州

上将坛场拜,南荒羽檄招。

远人来百越,元老事三朝。

雾绕龙山暗,山连象郡遥。

路分江淼淼,军动马萧萧。

画角知秋气,楼船逐暮潮。

当令输贡赋,不使外夷骄。

(0)

偶然作

野寺长依止,田家或往还。

老农开古地,夕鸟入寒山。

书剑身同废,烟霞吏共闲。

岂能将白发,扶杖出人间。

(0)

罪所留系每夜闻长洲军笛声

白日浮云闭不开,黄沙谁问冶长猜。

只怜横笛关山月,知处愁人夜夜来。

(0)

稚子出看莎径没,渔翁来报竹桥流。

(0)

登姑苏台赋附歌

中心不必兮子胥何为?

怀直道而骤谏,遭重昏之见危。

将渔父以抗迹,且垂钓于江湄。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