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道既如砥,安舆宁险艰。
通沟水决决,出林鸟关关。
紫诏下天外,黄气生眉间。
归当趋玉陛,岂容眷名山。
接物齐彼分,存诚肃吾闲。
我心如路草,愿君与春还。
太道既如砥,安舆宁险艰。
通沟水决决,出林鸟关关。
紫诏下天外,黄气生眉间。
归当趋玉陛,岂容眷名山。
接物齐彼分,存诚肃吾闲。
我心如路草,愿君与春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送敦复至观音寺再用前韵祝别》。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句“太道既如砥,安舆宁险艰”以道路的平坦象征离别的坦然,即使前方有险阻,也能够安然面对。接着“通沟水决决,出林鸟关关”描绘了水流潺潺、鸟鸣声声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也寓意着友人之间的友谊如同流水般绵长不绝。
“紫诏下天外,黄气生眉间”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友人的离去比作天外传来诏令,而“黄气生眉间”则暗示了友人内心的不舍与期待。接下来“归当趋玉陛,岂容眷名山”表达了对友人未来仕途的祝福,希望他能顺利达到高位,但同时也不忘提醒他不要忘记心中的名山大川,即不忘本,保持初心。
最后,“接物齐彼分,存诚肃吾闲”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处世态度的期望,希望他在与人交往时能够像对待离别一样,保持真诚和庄重。而“我心如路草,愿君与春还”则是诗人的心声,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希望友人如同春天的草木一样,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送别诗。
行行与君别,路在雁门西。
秋色见边草,军声闻戍鼙。
酣歌击宝剑,跃马上金堤。
归去咸阳里,平生志不迷。
晨起峰顶心,怀人望空碧。
扫雪开寺门,洒水净僧席。
言笑形外阻,风仪想中觌。
驰心惊叶动,倾耳闻泉滴。
岂虑咆虎逢,乍疑崩湍隔。
前期或不顾,知尔隳常格。
如今谁山下,秋霖步淅沥。
吾亦聊自得,行禅荷轻策。
松声畅幽情,山意导遐迹。
举目无世人,题诗足奇石。
贫山何所有,特此邀来客。
河畔虽同色,南宫淑景先。
微开曳履处,常对讲经前。
得地风尘隔,依林雨露偏。
已逢霜候改,初寄日华妍。
影与丛兰杂,荣将众卉连。
哲人如不薙,生意在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