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虽同色,南宫淑景先。
微开曳履处,常对讲经前。
得地风尘隔,依林雨露偏。
已逢霜候改,初寄日华妍。
影与丛兰杂,荣将众卉连。
哲人如不薙,生意在芳年。
河畔虽同色,南宫淑景先。
微开曳履处,常对讲经前。
得地风尘隔,依林雨露偏。
已逢霜候改,初寄日华妍。
影与丛兰杂,荣将众卉连。
哲人如不薙,生意在芳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开篇“河畔虽同色,南宫淑景先”表明尽管河岸上的草色看似相同,但南边的宫殿附近的景致更为美好。紧接着,“微开曳履处,常对讲经前”则是说春天的细小嫩绿在脚下悄然展开,而诗人常常面对着讲授佛法的地方,这里可能暗指寺庙前的广场或庭院。
“得地风尘隔,依林雨露偏”一句,风尘代表了世间的喧嚣与污染,而“得地”则意味着得到了一片净土,远离尘世。诗人在林中,享受着雨后的清新和露珠带来的湿润,这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诗句接着写道:“已逢霜候改,初寄日华妍”。“已逢霜候改”意味着秋天的寒霜已经过去,而春天的气候开始改变;“初寄日华妍”则是说诗人刚开始体验到太阳下的温暖和光彩。这两句表现了季节更迭中自然界的美好。
接下来的“影与丛兰杂,荣将众卉连”描绘了一幅春天植物繁茂的情景。树木的影子与丛生的兰花交织在一起,而各种草本植物也纷纷开花,形成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最后,“哲人如不薙,生意在芳年”则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对于春天这段美好的时光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珍视。他们明白生命中的美好时光应当被珍惜,因为这些时光是短暂且宝贵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生机勃勃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于生命中美好时光的珍视和感悟。
高楼上长望,百里见灵山。
雨歇河珠定,云开谷鸟还。
田苗映林合,牛犊傍村闲。
始得消忧处,蝉声催入关。
湘东股肱守,心与帝乡期。
舟楫中途蹇,风波复来思。
嘉我常联翼,金貂侍玉墀。
迹参前马圣,名缀鬻熊师。
寒暑一何速,山川远间之。
宁知洞庭上,独得平生时。
精意微绝简,从权讨妙棋。
林壑为予请,纷霭发华滋。
流赏忽已散,惊帆杳难追。
送君在南浦,侘傺投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