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月池边宝刹鲜,不知赐额自何年。
行从九折云中坂,来结三生物外缘。
岁久松杉巢白鹤,春晴楼阁涌青莲。
谁言好景僧能占,总落游人眼界前。
偃月池边宝刹鲜,不知赐额自何年。
行从九折云中坂,来结三生物外缘。
岁久松杉巢白鹤,春晴楼阁涌青莲。
谁言好景僧能占,总落游人眼界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西山时,经过九折坂到达弘光寺的所见所感。开篇“偃月池边宝刹鲜”,以月牙形的池塘和庄严的佛寺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圣的氛围。接着,“不知赐额自何年”一句,表达了对寺庙历史悠久的赞叹,暗示着它在时间长河中的悠久存在。
“行从九折云中坂,来结三生物外缘”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攀登九折坂的过程,以及到达寺庙后与自然、超脱尘世的连接。九折坂的艰难行走与最终达到的宁静之地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心灵的净化之旅。
“岁久松杉巢白鹤,春晴楼阁涌青莲”则进一步展现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美景,古老的松杉间栖息着白鹤,春日晴朗之时,楼阁映衬着盛开的青莲,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
最后,“谁言好景僧能占,总落游人眼界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感慨,虽然僧侣能在此处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与美好,但这些景象同样为游客所欣赏,体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之美,以及对历史与时间的深刻思考,是明代文徵明游历诗作中的佳品。
平生不爱说貂蝉。疏懒酒家眠。
世上富贵应无分,欲箕颍、更待何年。
和靖不能,下棋挑粪,赁个钓鱼船。
一钩便得缩头鳊。休说我无钱。
将鱼换酒携归去,荻花里、袅袅茶烟。
茶罢酒醒,看船到了,前面画桥边。
问天公、是诚何意,明蟾多被云掩。
容华盖世倾城色,嫁与北荒獯猃。君不念。
坂九折、长途无若人心险。仙姿尚俨。
试遥望荆门,青山隐露,犹数两三点。
丹青事,当日非关失检。明明人面堪验。
黄金贩得蛾眉去,头项合教污剑。休诧艳。
江水上、屈原宋玉皆迁贬。千秋一欠。
任儿女英雄,同悲零落,拭泪袂犹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