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载名遗禹,双轮制陋倕。
取形差比艮,致远匪因随。
镜面频来往,雷声自逐追。
常看琼屑喷,底用锦帆移。
四载名遗禹,双轮制陋倕。
取形差比艮,致远匪因随。
镜面频来往,雷声自逐追。
常看琼屑喷,底用锦帆移。
这首诗描绘了冰床的形态与功能,以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四载名遗禹,双轮制陋倕",开篇即以历史人物大禹和倕(传说中的巧匠)为引,暗示冰床的制作需具备高超技艺,且历史悠久。"取形差比艮,致远匪因随",通过对比山岳(艮)的形状,说明冰床设计独特,旨在追求远行而不随波逐流,体现了其功能性与目的性。
"镜面频来往,雷声自逐追",将冰床表面比作镜子,反映出冰床的光滑与反射特性,同时“雷声自逐追”则可能暗喻冰床在使用时能像雷声一样迅速而有力地移动,强调其行动的敏捷与效率。"常看琼屑喷,底用锦帆移",最后两句将冰床与琼玉(美玉)、锦帆(华丽的船帆)相比较,赞美冰床如同美玉般珍贵,又如锦帆般华丽,展现了其在视觉上的美感与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冰床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和使用场景,也蕴含了对制作工艺的赞赏和对使用者智慧的肯定,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性的作品。
湖海平生,问几番憔悴,慵歌倦酒。
坠欢偷记,付与绿笺红豆。
颦春怨晚,料有个小眉清瘦。
到而今寸寸相思,都挂短亭烟柳。情多易成孤负。
甚江淹才尽,别怀依旧。禅心定了,更破暗愁拖逗。
人天絮影,还怕是飘零未彀。
应寻遍卅六璇宫,念奴在否。
君不见太和钟步江水边,土山㞦嵔相钩连。
何年下凿石膏出,黄壤深蟠白龙骨。
篝灯掘隧不计深,前者方压后复寻。
问之此人何为尔,皆云得之可牟利。
自从岭外南盐通,糅炼和之颜色同。
贩夫重多不较味,舟车四走如奔风。
晨输夜挽尽筋力,官有禁刑私不息。
蒸溲药食能几何,十有八九归馘鹾。
我叹天公生此亦何补,掘尽终当变为土。
又愁地脉郁积还更生,万古奸利滋不平。
安得神人蹴之尽崩溃,民乐真淳永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