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灵旗问蹇修。沧波万里水悠悠。
不堪回首仲宣楼。
眼底风光谁是主,中原文物似前不。
浮云遮日使人愁。
缥缈灵旗问蹇修。沧波万里水悠悠。
不堪回首仲宣楼。
眼底风光谁是主,中原文物似前不。
浮云遮日使人愁。
这首诗以"缥缈灵旗问蹇修"起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氛围,似乎是在向某位神灵或历史人物寻求答案。"沧波万里水悠悠"描绘了广阔无垠的江面,波涛浩渺,寓示着诗人内心的思绪飘荡不定。
"不堪回首仲宣楼"一句,诗人提及汉末文学家王粲的仲宣楼,表达了对历史兴衰和自身命运的感慨,暗示了对国家昔日辉煌的怀念以及现实的无奈与哀愁。
"眼底风光谁是主"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局势的迷茫,不知何人能主宰这片土地的未来。"中原文物似前不"则暗指中原地区曾经的文化繁荣已不如前,流露出对传统文化衰落的忧虑。
最后,"浮云遮日使人愁"以自然景象作结,比喻世事如云遮蔽明月,令人忧虑重重,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和哀愁之情。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国家命运深沉思考的词,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客鬓渐丝,梅花应笑,伤春人瘦如许。
无憀身四海,有恨心千古。登临仲宣罢赋。
望湘云、渺然湘浦。
西北楼高,东南日出,谁识此情苦。悠悠眼看行路。
傍双飞燕子,王谢门户。柳绵莺思窄,花落鹃声去。
十年一剑飘零矣,叹落花、风尘孤旅。
待寻得,盟鸥共、江湖倦旅。
看何处、最销魂地。一片斜阳,二分荒土。
壤色罗裙,峭风吹送北邙雨。
画衫扶醉,能几日、踏青去。
瘦影冷蘼芜,恨减尽、好山眉妩。愁绪。
剩红心脉脉,目断送君南浦。
高楼望远,奈千里、沅湘迟暮。
祗今日、蕉萃青袍,问谁采、天涯芳杜。
把怨瑟重弹,中有离骚廿五。
洞箫吹罢,记前身明月、今生才子。
何物能销愁万古,大抵情之一字。
花底闻声,尊前对影,商略浑无计。
东风昨夜,画桥杨柳眠起。
我自倦旅江湖,但少年飘荡,中年蕉萃。
画壁双鬟词一卷,赢得狂名而已。
海水天风,琼楼玉宇,绝调君能继。
碧云日暮,山中同采兰芷。
采香乍定。被夜来风雨,芳林洗净。
嫩叶柔柯,渐觉森沉,装点更饶幽景。
烟丝微润蒙茸碧,恰小院、藓痕交映。
算一年、此最佳时,忘却落花凄冷。
休道寻春较晚,趁初霁步屧,闲园支径。
几树榆槐,几本蕉桐,依约翠云千顷。
红楼巳怕珠帘隔,况又是、阴阴欲暝。
怎奈他、不断莺声,碍了倚阑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