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山青青绾髻螺,远山淡淡浮黛蛾。
乔松荫石铁作柯,白云帖水迷涧阿。
几家老屋岩石侧,长林落木秋瑟瑟。
枯槎侧倒枕长溪,路入阴崖行转窄。
楼台隐隐出木末,山下僧归背夕日。
渡头市散卖鱼归,平芜落日苍烟堆。
儿子柴门指相似,遥望沙觜孤帆开。
行人走迭山店宿,髯客跨驴如跨鹿。
苍头苦怨行李重,步武跛蹩胼生足。
画工以画传其意,人生所贵在寡欲。
蜀山楚水天下险,君胡为乎苦踧踖。
此图题作行路难,非写烟霞乐心曲。
近山青青绾髻螺,远山淡淡浮黛蛾。
乔松荫石铁作柯,白云帖水迷涧阿。
几家老屋岩石侧,长林落木秋瑟瑟。
枯槎侧倒枕长溪,路入阴崖行转窄。
楼台隐隐出木末,山下僧归背夕日。
渡头市散卖鱼归,平芜落日苍烟堆。
儿子柴门指相似,遥望沙觜孤帆开。
行人走迭山店宿,髯客跨驴如跨鹿。
苍头苦怨行李重,步武跛蹩胼生足。
画工以画传其意,人生所贵在寡欲。
蜀山楚水天下险,君胡为乎苦踧踖。
此图题作行路难,非写烟霞乐心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与人物的活动。诗人以“近山”、“远山”、“乔松”、“白云”、“老屋”、“长林”、“枯槎”、“楼台”、“渡头”、“市散”、“儿子”、“髯客”、“苍头”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美的场景。
首先,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近山”比作“绾髻螺”,“远山”比作“浮黛蛾”,形象地描绘了山色之美。接着,通过“乔松”、“白云”、“长林”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山林的静谧与生机。老屋、落木、枯槎、楼台等元素则增添了画面的人文色彩,使整个场景更加丰富立体。
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人物活动,如“市散卖鱼归”的渔人、“跨驴如跨鹿”的游子、“苦怨行李重”的劳工,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最后,诗人通过“此图题作行路难”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暗示了在自然美景背后,人们面临的种种挑战和艰辛。同时,“非写烟霞乐心曲”则强调了这幅画不仅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更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山水画的特点,以及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
梁王修竹园,冠盖风尘喧。
行人忽枉道,直进桃花源。
稚子还羞出,惊妻倒闭门。
始闻传上命,定是赐中樽。
野炉然树叶,山杯捧竹根。
风池还更煖,寒谷遂长暄。
未知稻粱雁,何时能报恩。
洞庭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
昔时抽心曜白日,今旦卧死黄沙中。
洛阳名工见咨嗟,一剪一刻作琵琶。
白璧规心学明月,珊瑚映面作风花。
帝王见赏不见忘,提携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张女弹,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对君子,遥遥夜夜宿未央。
未央彩女弃鸣篪,争先拂拭生光仪。
茱萸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树枝。
不学衡山南岭桂,至今千载犹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