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修竹园,冠盖风尘喧。
行人忽枉道,直进桃花源。
稚子还羞出,惊妻倒闭门。
始闻传上命,定是赐中樽。
野炉然树叶,山杯捧竹根。
风池还更煖,寒谷遂长暄。
未知稻粱雁,何时能报恩。
梁王修竹园,冠盖风尘喧。
行人忽枉道,直进桃花源。
稚子还羞出,惊妻倒闭门。
始闻传上命,定是赐中樽。
野炉然树叶,山杯捧竹根。
风池还更煖,寒谷遂长暄。
未知稻粱雁,何时能报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和一位官员归隐的画面。开篇“梁王修竹园,冠盖风尘喧”两句,通过对梁王修建竹园的情景,表现了人间的繁华与官场的喧嚣。但诗人的心已超然物外,他选择了一条不为人知的道路,“行人忽枉道,直进桃花源”,这正是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桃花源的意境,表达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追求隐逸生活的心愿。
接着“稚子还羞出,惊妻倒闭门”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进入桃花源后,稚子惊讶、妻子慌乱的情景,反映了一种天然无拘的生活状态。紧接着,“始闻传上命,定是赐中樽”表明诗人得知朝廷对他的赏识和恩赐,但他并不为之所动,依旧选择了归隐。
“野炉然树叶,山杯捧竹根”两句,更深入地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界中的生活状态。他不再追求华丽的宴席,而是用简单的方式享受大自然赋予的一切。最后,“风池还更煖,寒谷遂长暄”和“未知稻粱雁,何时能报恩”,诗人在感叹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对恩泽的回报之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示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内心深处对于自然与简朴生活方式的热爱。
三支习气,其毒炽然。熏烝识心,盘屈纠缠。
众生不明,横生疑怖。忽然见之,辄自惊仆。
空花世间,本离生灭。廓然十方,露其窘穴。
唯矬师叔,是大幻师。与夺万法,自在娱嬉。
乃知大千,皆公戏具。手中木蛇,是曹家女。
见流滔天,公峙如山。壁立万仞,捍其狂澜。
可望而却,不可览攀。犀颅虎眸,美髯绕颊。
云辞电机,霹雳为舌。邪宗堕倾,魔胆破裂。
须臾清明,光风霁月。丛林驴骡,蹴踏龙象。
不可系羁,逸气迈往。我不得济,大地是浪。
忽然现前,清机历掌。阿罗汉有,三毒捺落。
迦没把柄,咄哉黄面。浙子一生,吃著不尽。
石彪肉醉,木驹夜嘶。我此三昧,非识情知。
应缘而现,不落思惟。是故钵水,以针投之。
如仲尼韶,如子期琴。又如萧何,而识淮阴。
无言可寄,无迹可寻。粲然现前,传之以心。
穴像之目,我岂慢神。指树之耳,我知其因。
物我如是,所立皆真。随其妙用,见我全身。
稽首真慈,为僧中王。如万星月,见者清凉。
尚以众生,不信为伤。盖盲者咎,非光掩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