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疏山仁禅师赞》
《疏山仁禅师赞》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赞

三支习气,其毒炽然。熏烝识心,盘屈纠缠。

众生不明,横生疑怖。忽然见之,辄自惊仆。

空花世间,本离生灭。廓然十方,露其窘穴。

唯矬师叔,是大幻师。与夺万法,自在娱嬉。

乃知大千,皆公戏具。手中木蛇,是曹家女。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寓言手法,展现了对禅理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

“三支习气,其毒炽然”,开篇即点明了修行者面临的三大障碍——贪、嗔、痴,如同烈火般燃烧,难以自拔。“熏烝识心,盘屈纠缠”形象地描绘了这些习气如何深入内心,盘根错节,束缚着修行者的意识。“众生不明,横生疑怖”则揭示了大众对于这些习气的无知,因此产生恐惧与疑惑。

“忽然见之,辄自惊仆”,当修行者突然洞察到这些习气的本质时,就如同从梦中惊醒,意识到自己的束缚与无知。“空花世间,本离生灭”,进一步阐述了万物如梦幻泡影,无常变化的本质,提醒人们放下执着,超越生死。“廓然十方,露其窘穴”,表达了在彻底觉悟后,心灵得以解放,不再受困于狭隘的自我世界。

“唯矬师叔,是大幻师”,这里的“矬师叔”可能是指某位高僧或修行者,作为“大幻师”,能够揭示宇宙人生的真相,运用智慧与慈悲,引导众生解脱。“与夺万法,自在娱嬉”,强调了这种高深的智慧与法力,可以自由地创造与毁灭一切现象,如同游戏一般轻松自如。“乃知大千,皆公戏具”,最后指出整个宇宙万物,都是大智慧的游戏道具,体现了佛教中“万法唯心造”的理念。

“手中木蛇,是曹家女”,以“木蛇”和“曹家女”这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象征着修行者在觉悟过程中,能够将一切外在事物转化为内心的体验与领悟,从而达到心灵的升华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修行过程中的种种挑战与解脱之道,语言精炼,寓意深远,富有哲理,是对禅学智慧的精彩诠释。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和张昊东先生秋圃閒吟

菉葹萧艾满溪滨,自起腰镰付束薪。

此日芟夷殊费力,从前滋蔓是何人。

(0)

兰溪夜泊

暮雨孤村繫客船,渔灯相对未成眠。

思家泪共兰溪水,一样潺湲过枕边。

(0)

送都匀友人

空山梅柳欲催春,忽报柴门至远宾。

莫道并州浑忘却,见君犹似故乡人。

(0)

题鞋山

缥缈炉烟香气合,参差瀑布似珠悬。

仙人何日乘鸾去,踏破苍波万顷烟。

(0)

冶水别孝与

未能留汝复相留,冶水何如剡曲舟。

记取与君分手处,水边修竹雨边楼。

(0)

晓发吴江

垂虹桥边曙色微,三高祠下露华晞。

画船打鼓出门去,秋水满江鸿雁飞。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