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二月二十六日永明禅师生辰三首·其一》
《十二月二十六日永明禅师生辰三首·其一》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世界撮来如粟米,根尘劈破似虚空。

骄嘶铁马追风去,杴斗泥牛跃浪中。

十圣撼摇无缝罅,三贤摸索堕盲聋。

长因此日容瞻仰,面目分明岁岁同。

(0)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禅宗修行的深刻哲理与精神境界。首句“世界撮来如粟米”,以微小的粟米比喻宏大的世界,暗示宇宙万物在大智慧者眼中不过如同微粒一般渺小,体现了佛教中对世间万物无常、空性的深刻理解。

“根尘劈破似虚空”一句,进一步阐述了禅宗修行的核心——破除执着,超越感官与物质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如同将根尘斩断,揭示出内在的虚空本质。

“骄嘶铁马追风去,杴斗泥牛跃浪中”运用形象的比喻,铁马上骄纵的马匹象征着追求外在功名利禄的心,而泥牛则代表沉溺于世俗生活的状态。这两句描绘了人们在追求外在事物时的狂热与盲目,与后文形成鲜明对比。

“十圣撼摇无缝罅,三贤摸索堕盲聋”中的“十圣”和“三贤”分别指佛教中的十地菩萨和三贤位菩萨,他们代表着修行的不同阶段与层次。此句表达了即使在高深的修行者眼中,也存在着难以触及的真理缝隙,以及在探索过程中可能陷入的迷惑与无知。

最后,“长因此日容瞻仰,面目分明岁岁同”点明了通过持续的修行与领悟,可以逐渐清晰地认识到自我与世界的真相,这种认识是恒定不变的,如同面对永恒的真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精髓,即在不断探索与超越中,寻求心灵的自由与真理的揭示。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赠僧宗仁回江西

少别溪干去,于今识者稀。

腰包留一钵,顶相称三衣。

未得逢渔住,还如化鹤归。

马驹江上有,著意访禅机。

(0)

三和鞯字二首寄后村·其一

谁道林花不是鞯,山如奔马下平田。

哦诗不记身投老,对酒犹狂兴欲仙。

勾漏丹砂寻旧令,云安曲米问长年。

如翁一事尤痴绝,醉却逃禅绣佛前。

(0)

淳祐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轩自江东提刑归抵家时三馆诸公以风霜随气节河汉下文章分韵赋诗送别得风字

自叹年馀七十翁,道山重上摄高风。

一封疏奏胆如斗,三请投闲气直虹。

宪节可能摅蕴抱,男儿到底要英雄。

江皋父老如相问,为说吾今计亦东。

(0)

登豫章城感怀

忧来不自得,登城望高天。

寒云四面起,朔气下长川。

脱剑且却座,君知心惘然。

奈何平生志,郁抑江湖閒。

凛凛秋风来,茫茫落日晚。

长忧生白发,沈想忘朝饭。

向来经济士,本自碌碌人。

萧曹刀笔吏,樊灌市井臣。

徒步取勋业,汉道为光新。

我今何为者,飘飘去乡国。

狂歌豫章城,醉卧风江碧。

但取英雄笑,终惭倜傥生。

名当以德载,事耻因人成。

独酌还独酌,哀歌还寂寞。

安得淩风翰,为君拂寥邈。

(0)

吴江春望

客有东南别,凭高正忆家。

青春江上草,湖日岸头沙。

去鸟无边尽,归帆几处斜。

音徽不可问,惆怅结瑶华。

(0)

北壑瀛洲亭

山中有水水中洲,欲访蓬瀛此处求。

孤屿插天如搢笏,危亭临渚似飞楼。

并崖香草仙馀药,隔岸人家风引舟。

个里藏脩功行满,弘文学馆快情游。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