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当记录,有罪当准理。
忘功治其罪,汉祖少恩耳。
不忍一身诛,况及三族死。
千载胡公言,为雪泉下耻。
有功当记录,有罪当准理。
忘功治其罪,汉祖少恩耳。
不忍一身诛,况及三族死。
千载胡公言,为雪泉下耻。
这首诗《读韩信传》由元末明初诗人王翰所作,通过解读韩信的历史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公正与仁慈的呼唤。
首句“有功当记录”,强调了对功绩的认可与记载,认为功勋应当得到应有的表彰与铭记。接着,“有罪当准理”则指出,对于错误或过失,也应遵循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判与处理。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于公平正义的坚持。
然而,“忘功治其罪,汉祖少恩耳”一句,揭示了历史上的一个悖论:在处理功臣时,往往忽视了他们的功绩,而过于苛责其过失,这反映了统治者可能的短视与不公。这里以汉高祖刘邦为例,批评其对待功臣的方式不够仁慈。
“不忍一身诛,况及三族死”进一步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即连累家族甚至整个家族遭受惩罚,这种做法过于严酷,违背了人性的善良与仁慈。通过对比个人惩罚与家族惩罚的严重性,强调了对无辜者的保护与对过度惩罚的批判。
最后,“千载胡公言,为雪泉下耻”表达了对历史人物韩信的同情与敬意,希望他的冤屈能够得到后世的理解与平反,为他在地下洗清耻辱。这句话不仅是对韩信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历史公正性的呼唤,希望未来能给予历史人物更公正的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韩信故事的解读,探讨了功过评价、公正与仁慈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洞察力和人文情怀。
帘幕垂清昼,廊深阁迥,自忘朝暮。
兀案萧闲,对茶烟飏碧,简编横素。
那堪静里,顿萦惹、千丝愁绪。
因记取上巳,春游未远,韶光和煦。绮陌芳华竞吐。
好相将、破除烟虑。却因甚恣,漂浮异国,轻弃乡土。
为扫菟园旧径,愿且约、东君住。
枝头数点红英,半妆娇树。
暗草流萤灭。夜雨虚檐歇。
连床把袂,镫前影,惊华发。
数人生遭际,对语成呜咽。
叹暮年、相逢未久,又离别。休道今番去,途阻阔。
总瞿塘险,蚕丛绕,易飞越。
喜域中行处,万里同车辙。
伫异时、峨嵋共上,醉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