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怨王孙.咏观音柳》
《怨王孙.咏观音柳》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河传

小卉清绮,笼窗拂水。柳宿垣中,河阳县里。

春絮枉自夭邪,不成花。烟姿露叶依然袅,腰逾小。

添得花枝好。莫抛隋苑,好向水月金瓶,听潮音。

(0)
鉴赏

这首《怨王孙·咏观音柳》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巧妙地将观音柳这一意象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词的开篇“小卉清绮,笼窗拂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观音柳轻盈的姿态,仿佛是大自然中的一抹清雅之色,轻轻环绕着窗户,拂过水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接下来,“柳宿垣中,河阳县里”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观音柳生长的环境,将其置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赋予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春絮枉自夭邪,不成花”则借春日里的柳絮,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美好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观音柳虽非传统意义上的“花”,却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精神,同样具有生命的尊严和价值。紧接着,“烟姿露叶依然袅,腰逾小”描绘了观音柳在烟雾缭绕、露珠晶莹中的姿态,其细小的腰身却蕴含着坚韧的生命力,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之美。

最后,“添得花枝好。莫抛隋苑,好向水月金瓶,听潮音”则表达了对观音柳的赞美之情,认为它不仅增添了周围的美丽,更值得被珍视和欣赏。同时,通过“水月金瓶”和“听潮音”的比喻,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即观音柳如同佛家的智慧和慈悲,能够净化人心,引领人们倾听内心的平静之声。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观音柳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融合了佛教文化的精神内核,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自然与心灵之间深刻联系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白水亹

泉脉护石根,擘空是谁凿。

山扃忽为开,风云恣喷薄。

自从泉发源,支流纷交错。

润泽遍郊畴,回纡赴洪壑。

太息恩江水,顿成世混浊。

欲决在山清,泥沙尽洗濯。

庐山瀑长流,大江浪不作。

坐井独观天,慨然兹一勺。

(0)

矩亭大令见示《和沈槐卿鄱阳大令元夜捕贼金缕曲三叠》,长句和之

词客原非局外人,将才仍现宰官身。

狄青此夜关曾夺,虞诩当年吏是循。

白石故乡怀格调,藏园宗派写精神。

大江东去凭高唱,铁板铜琶听得真。

(0)

次韵宋小墅《吏部记名御史》见寄

隔年京国忆趋陪,又见梅花驿使来。

闻道南曹廑帝眷,定知东闼待贤才。

朵云变体成霜简,铁石传心称柏台。

好共青箱延世泽,岂徒门望羡三槐。

(0)

见庐山

五老应将笑腐儒,依然来路是归途。

者回得见山真面,始信今吾即故吾。

(0)

风雨夜泊樵舍

灯昏篷漏单衣凉,初觉淅淅渐浪浪,独坐低头思故乡。

风能助云风欲语,行人休怨暂时阻,昨日岸傍农祷雨。

(0)

浴沂亭叙别,次寿泉韵并柬芷生

今夕重论岂偶然,一樽相对月娟娟。

袖中诗本添囊锦,座上余香袅篆烟。

浮世升沉原有数,良朋聚散岂无缘。

柳荫亭外看流水,茗碗风清百虑捐。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