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客原非局外人,将才仍现宰官身。
狄青此夜关曾夺,虞诩当年吏是循。
白石故乡怀格调,藏园宗派写精神。
大江东去凭高唱,铁板铜琶听得真。
词客原非局外人,将才仍现宰官身。
狄青此夜关曾夺,虞诩当年吏是循。
白石故乡怀格调,藏园宗派写精神。
大江东去凭高唱,铁板铜琶听得真。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名为《矩亭大令见示<和沈槐卿鄱阳大令元夜捕贼金缕曲三叠>》,通过“长句和之”的形式,展现了对古代文人兼武将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首联“词客原非局外人,将才仍现宰官身”,开篇即点明了文人与武将的双重身份,强调了他们并非仅限于某一领域的局限性,而是多才多艺、内外兼修的杰出人物。这里的“词客”指的是文人,“将才”则指军事才能,“宰官身”则代表了治理国家的行政能力,形象地描绘了古代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
颔联“狄青此夜关曾夺,虞诩当年吏是循”,通过历史典故来进一步说明这种文武兼备的特质。狄青在历史上以勇猛著称,而虞诩则以其治理地方的才能闻名。这两句分别引用了狄青夺关和虞诩循吏的故事,表明了诗人在赞扬那些既能驰骋沙场,又能治理国家的杰出人物。
颈联“白石故乡怀格调,藏园宗派写精神”,转而从个人情感层面出发,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宗派精神的追求。这里“白石”可能是指某位与诗人有相似情感或风格的先贤,而“藏园”则可能是诗人的宗派或流派,暗示了诗人在艺术创作中对传统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尾联“大江东去凭高唱,铁板铜琶听得真”,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的豪情壮志。大江东去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而“凭高唱”则意味着诗人站在高处,以慷慨激昂的歌声表达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待。“铁板铜琶”则是对古代乐器的描述,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声音有力、情感真挚,能够打动人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古代文武兼备英雄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个人情感、传统精神以及广阔世界的深刻思考。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自然景象,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历史深度又富有个人情感的艺术世界。
契阔多年想盍簪,花前惆怅发邮签。
海门又缓青丝鞚,岳观终虚白玉函。
为惜明珠曾照夜,可知春草更宜男。
时艰正复资匡辅,共指星华在斗南。
雨鸣潇潇风满壁,虚堂孤坐春草夕。
何来两客登我堂,坐索瑶琴鼓前席。
吾家焦尾旧无弦,世路逢人不解传。
丈人锦囊出绿绮,为我挥手松风前。
宫声一曲试瀛洲,文物翩翩禁苑游。
人间帝子铜龙馆,海上仙人绛玉楼。
倏忽凉飙飘四屋,新声转作潇湘曲。
沙清石碧江水寒,月明叫入汀洲宿。
弦悲调急声转微,满堂击节泪沾衣。
幽兰白雪何要眇,此意世人知者稀。
丈人自是贤豪客,横琴呼酒双眼白。
借我朱弦三尺强,试理清商入萧索。
来日苦短去日长,四时代谢心茫茫。
为客置酒临中堂,吴歈齐讴出东厢。
引宫刻徵为乐方,悲音冽冽激中肠。
劳心惆忉不可忘,西风吹衣天雨霜。
列宿灿烂罗成行,双星明明在河梁。
咫尺不语空相望,何为含忧令心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