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净微成巨,三年贯虱心。
羊羹与鸡距,戈甲起缤纷。
眼净微成巨,三年贯虱心。
羊羹与鸡距,戈甲起缤纷。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曹于汴的《省躬诗》系列中的第六十九首。诗中以“眼净微成巨”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视角的转变,从细微之处洞察到宏大的景象。接着,“三年贯虱心”一句,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长时间的专注与坚持,如同观察虱子般细致入微。
“羊羹与鸡距”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对比羊羹(一种甜食)和鸡距(鸡的脚趾),暗示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对小事过于执着,而忽视了更广阔的世界。同时,这两句也隐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即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忽略了道德与精神层面的成长。
“戈甲起缤纷”则将笔触转向战争与冲突,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混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痛苦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社会乃至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的呼唤。
我读适越纪,思君适越吟。
越吟一声风飒飒,高山流水谁知音。
钟期伯牙今已矣,劝君勿抚朱丝琴。
急弦促节未易竟,相对浮云万里阴。
严陵之风高可拂,洗涤蕴内除烦襟。
羊裘大泽不复辨,惟见削壁两石欹嵚岑。
潮水之潮何时还,落尽千山与万山。
山山斗作芙蓉色,眼看壮士凋朱颜。
三十六根连地轴,罗浮雁荡同跻攀。
达磨手提一只屦,麻姑耳后垂双环。
人生去住曾何定,四岭黄云春树暝。
师门使火入虚无,列子乘风凌溟涬。
吴歌白苧出兰房,越女采莲移暮艇。
沉沉沧海起红轮,瞋目大叫云中迥。
子今杖策跨崆峒,我将赤脚蓬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