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六月十三日闻边警甚急有感而作》
《六月十三日闻边警甚急有感而作》全文
元 / 成廷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边风六月作秋声,世事惊心百感生。

台阁故人犹嗜酒,闾阎小子亦谈兵。

红巾似草何时尽,白骨如山几日平。

甚欲移家渡江水,老来幽独最关情。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成廷圭的《六月十三日闻边警甚急有感而作》描绘了边疆战事突发带来的萧瑟秋意和世事动荡之感。首句“边风六月作秋声”以季节错位,渲染出紧张的战争氛围,仿佛连风都带着肃杀之气。次句“世事惊心百感生”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情绪的复杂交织。

第三句“台阁故人犹嗜酒”,通过故人的借酒浇愁,暗示了朝廷官员对于战事的无奈与逃避,而“闾阎小子亦谈兵”则揭示了民间百姓对战争的关注和担忧,显示出社会普遍的不安气氛。

“红巾似草何时尽”中的“红巾”可能暗指敌军,诗人感叹战乱何时才能结束,如同野草般蔓延的战火何时能消停。“白骨如山几日平”进一步强调战争的残酷,堆积如山的白骨预示着无数生命的牺牲。

最后两句“甚欲移家渡江水,老来幽独最关情”,诗人流露出强烈的归隐之心,希望能远离战乱,过上平静的老年生活,然而这种愿望又与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相矛盾,凸显了诗人的矛盾与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反映了元代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作者介绍

成廷圭
朝代:元   字:原常   籍贯:元芜城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猜你喜欢

浪淘沙令.戊午中秋和刘自昭

望月眼穿东。云幕千重。有时推出赖他风。

恰似玉环犹未窦,得恁玲珑。谁在华山峰。

一半天中。君逾五十我成翁。

未必明年如此夜,笑口难逢。

(0)

南乡子

去岁牡丹时。几遍西湖把酒卮。

一种姚黄偏韵雅,相宜。薄薄梳妆淡淡眉。

回首绿杨堤。依旧黄鹂紫燕飞。

人在天涯春在眼,凄迷。不比巫山尚有期。

(0)

传言玉女.己未元夕

众绿亭前,都是郁葱佳气。越姬吴媛,粲珠钿翠珥。

红消粉褪,几许粗桃凡李。连珠宝炬,两行缇骑。

自笑衰翁,又行春锦绣里。禁肴宫酝,记当年宣赐。

休嫌拖逗,且向画堂频醉。从今开庆,万欢千喜。

(0)

寄题淳安陈令君读书林

能吏事深刻,商利谨毫釐。

俗吏趋期会,簿书自羁縻。

寥寥弦歌声,千古空馀思。

还淳山水邑,令君丘壑姿。

邑民本无事,君亦何所为。

治己物自治,化行风荐移。

君复何所欲,读书常不足。

拄腹五千卷,插架三万轴。

曾未出毫芒,万室已蒙福。

堂东松竹林,昔时閟荒榛。

堂中灯烛光,昔时照红裙。

今何声吾伊,萧萧风雨晨。

问君有社稷,亦复有人民。

奈何独自苦,学道则爱人。

(0)

题古岩旧尝侍孙先生题名岩中二首·其二

覆篑一拳进,嵌空百肘宽。

僧房因石室,蚁穴梦槐安。

尘路十年别,松风六月寒。

凄凉旧题处,不忍更重看。

(0)

旅舟度岁呈范尧臣

柏盏椒盘且罢休,吕蒙城下泊孤舟。

昏灯独照还乡梦,久客新添别岁愁。

爆竹无声惊寂寞,梅花有意伴淹留。

明朝例是加年事,不信公侯不白头。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