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风六月作秋声,世事惊心百感生。
台阁故人犹嗜酒,闾阎小子亦谈兵。
红巾似草何时尽,白骨如山几日平。
甚欲移家渡江水,老来幽独最关情。
边风六月作秋声,世事惊心百感生。
台阁故人犹嗜酒,闾阎小子亦谈兵。
红巾似草何时尽,白骨如山几日平。
甚欲移家渡江水,老来幽独最关情。
这首元代诗人成廷圭的《六月十三日闻边警甚急有感而作》描绘了边疆战事突发带来的萧瑟秋意和世事动荡之感。首句“边风六月作秋声”以季节错位,渲染出紧张的战争氛围,仿佛连风都带着肃杀之气。次句“世事惊心百感生”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情绪的复杂交织。
第三句“台阁故人犹嗜酒”,通过故人的借酒浇愁,暗示了朝廷官员对于战事的无奈与逃避,而“闾阎小子亦谈兵”则揭示了民间百姓对战争的关注和担忧,显示出社会普遍的不安气氛。
“红巾似草何时尽”中的“红巾”可能暗指敌军,诗人感叹战乱何时才能结束,如同野草般蔓延的战火何时能消停。“白骨如山几日平”进一步强调战争的残酷,堆积如山的白骨预示着无数生命的牺牲。
最后两句“甚欲移家渡江水,老来幽独最关情”,诗人流露出强烈的归隐之心,希望能远离战乱,过上平静的老年生活,然而这种愿望又与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相矛盾,凸显了诗人的矛盾与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反映了元代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众绿亭前,都是郁葱佳气。越姬吴媛,粲珠钿翠珥。
红消粉褪,几许粗桃凡李。连珠宝炬,两行缇骑。
自笑衰翁,又行春锦绣里。禁肴宫酝,记当年宣赐。
休嫌拖逗,且向画堂频醉。从今开庆,万欢千喜。
能吏事深刻,商利谨毫釐。
俗吏趋期会,簿书自羁縻。
寥寥弦歌声,千古空馀思。
还淳山水邑,令君丘壑姿。
邑民本无事,君亦何所为。
治己物自治,化行风荐移。
君复何所欲,读书常不足。
拄腹五千卷,插架三万轴。
曾未出毫芒,万室已蒙福。
堂东松竹林,昔时閟荒榛。
堂中灯烛光,昔时照红裙。
今何声吾伊,萧萧风雨晨。
问君有社稷,亦复有人民。
奈何独自苦,学道则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