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吏事深刻,商利谨毫釐。
俗吏趋期会,簿书自羁縻。
寥寥弦歌声,千古空馀思。
还淳山水邑,令君丘壑姿。
邑民本无事,君亦何所为。
治己物自治,化行风荐移。
君复何所欲,读书常不足。
拄腹五千卷,插架三万轴。
曾未出毫芒,万室已蒙福。
堂东松竹林,昔时閟荒榛。
堂中灯烛光,昔时照红裙。
今何声吾伊,萧萧风雨晨。
问君有社稷,亦复有人民。
奈何独自苦,学道则爱人。
能吏事深刻,商利谨毫釐。
俗吏趋期会,簿书自羁縻。
寥寥弦歌声,千古空馀思。
还淳山水邑,令君丘壑姿。
邑民本无事,君亦何所为。
治己物自治,化行风荐移。
君复何所欲,读书常不足。
拄腹五千卷,插架三万轴。
曾未出毫芒,万室已蒙福。
堂东松竹林,昔时閟荒榛。
堂中灯烛光,昔时照红裙。
今何声吾伊,萧萧风雨晨。
问君有社稷,亦复有人民。
奈何独自苦,学道则爱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吏在任职期间的治理与修身自律,以及对待民和个人修学之道的态度。开篇“能吏事深刻,商利谨毫釐”表明官员处理政务严谨细致,不徇私利;“俗吏趋期会,簿书自羁縻”则是对一般官吏追求名利、拘泥于形式文书的批评。诗人通过“寥寥弦歌声,千古空馀思”表达了对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艺术的赞美与思考,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接着,“还淳山水邑,令君丘壑姿”描写了一番理想中的美好乡村景色和官员的高尚品德。诗人认为“邑民本无事,君亦何所为”表达了对治理之道的看法,即上下相安、人民无忧时,官吏也就无需过多作为。随后,“治己物自治,化行风荐移”进一步阐述了以身作则、自我修养与推广美德的重要性。
“君复何所欲,读书常不足”表明了诗人对学习的重视和追求无止境的态度。接着,“拄腹五千卷,插架三万轴”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学者广泛阅读、博览群书的情景。尽管“曾未出毫芒,万室已蒙福”,但这并不意味着诗人追求的是外在的功名或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和内心的平静。
最后,“堂东松竹林,昔时閟荒榛。堂中灯烛光,昔时照红裙”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诗人对于曾经美好的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反思。而“今何声吾伊,萧萧风雨晨”则是对当前环境和心境的一种感慨。
在问君是否有社稷(国家)、人民之责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独自苦”与“学道爱人”的哲理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政治、文化和个人修养的深刻理解,而且也反映出了一种超越时空、关怀人类福祉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