珑玲片石销沈久,空留数行题字。
镂雪词新,簪花格瘦,绿影浅分螺子。疏香阁里。
想几度摩挲,定劳纤指。
无限清愁,远山低锁一痕翠。
瑶台环佩去远,只云丝帖帖,暗记蚕纸。
蕉叶微凉,樱桃细雨,滴尽玉蟾清泪。
莲台證偈,早绮障全空,罢修眉史。
枫冷凋红,水天谈旧事。
珑玲片石销沈久,空留数行题字。
镂雪词新,簪花格瘦,绿影浅分螺子。疏香阁里。
想几度摩挲,定劳纤指。
无限清愁,远山低锁一痕翠。
瑶台环佩去远,只云丝帖帖,暗记蚕纸。
蕉叶微凉,樱桃细雨,滴尽玉蟾清泪。
莲台證偈,早绮障全空,罢修眉史。
枫冷凋红,水天谈旧事。
此诗《台城路.题叶小鸾疏香阁眉子砚拓本》由清代诗人杨芳灿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关于叶小鸾疏香阁中眉子砚拓本的场景。
“珑玲片石销沈久,空留数行题字。”开篇即以“珑玲”形容石之精巧,“销沈久”则暗示时间之久远,而“空留数行题字”则引出诗中主题——对过往文人墨客留下的痕迹的追忆与感慨。
“镂雪词新,簪花格瘦,绿影浅分螺子。”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词句比作新雕的雪,格调比作瘦簪花,绿影比作螺子,生动地描绘了文字之美与布局之雅,同时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
“疏香阁里。想几度摩挲,定劳纤指。”“疏香阁”为地点,此处不仅点明了环境的幽静与雅致,也暗示了此地曾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处,他们在这里反复摩挲,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想几度摩挲,定劳纤指”表达了对过去文人勤奋创作的敬仰之情。
“无限清愁,远山低锁一痕翠。”“无限清愁”直接点出了诗中的情感基调,而“远山低锁一痕翠”则以自然景象象征内心的忧郁与沉思,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复杂心情。
“瑶台环佩去远,只云丝帖帖,暗记蚕纸。”“瑶台环佩”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与遥远,与后文的“云丝帖帖”形成对比,强调了记忆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暗记蚕纸”则巧妙地将古代书写工具融入其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蕉叶微凉,樱桃细雨,滴尽玉蟾清泪。”这一句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如微凉的蕉叶、细雨中的樱桃、清冷的月光(玉蟾),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哀伤与怀念。
“莲台證偈,早绮障全空,罢修眉史。”“莲台證偈”可能是指佛教中的修行场景,这里用来象征精神层面的追求与解脱。“早绮障全空,罢修眉史”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生活的反思与放下,暗示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枫冷凋红,水天谈旧事。”最后两句以枫叶的凋零和水天一色的背景,再次呼应了开头的“珑玲片石销沈久”,将整个画面定格在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中,让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对叶小鸾疏香阁中眉子砚拓本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与艺术追求,更蕴含了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情缅怀。
甘雪饯馀运,行春慰清愁。
旷怀万物表,妙趣寄沧洲。
视我园中蔬,陈根发新柔。
恨无清渭姿,入泾不同流。
老雁唼菰蒲,非忘稻梁谋。
天涯网罗密,所以挽不留。
倚杖一萧散,好鸟鸣林丘。
谁同北山老,不动移文羞。
仲兄傥能来,长啸狎凫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