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自将周孔拟,题诗未许孟高齐。
云装羽服桃林下,风落纶巾杏坞西。
学道自将周孔拟,题诗未许孟高齐。
云装羽服桃林下,风落纶巾杏坞西。
沈炼的《漫兴》一诗,以道家思想为底蕴,融合儒家经典,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首句“学道自将周孔拟”,表明诗人以周公和孔子的学说为根基,探索修道之路,体现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尊崇与借鉴。次句“题诗未许孟高齐”,则表达了诗人创作诗歌时,不满足于与孟子或高人并列,而是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和精神追求,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气度。
后两句“云装羽服桃林下,风落纶巾杏坞西”,描绘了一幅仙风道骨、超凡脱俗的画面。诗人仿佛置身于桃林之下,身着云裳羽衣,轻盈飘逸;又或是站在杏花盛开的山坞之侧,头戴纶巾,随风而动。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形象,更传达出一种远离尘嚣、心灵自由的状态,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融入其中的自在心境。
整体而言,《漫兴》一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其在艺术创作上的独特追求和高远境界。
雷声填填云羃羃,雨打梅头麦穗黑。
老农倚耒向天泣,污邪水深耕不得。
余生熟知稼穑艰,倚阑对雨兴长叹。
垢衣未浣生败点,础甓流润无时乾。
客中况值天中节,一举蒲觞仰天说。
民是天民天合怜,天不怜民何降割。
少年饱暖居无何,龙舟槌鼓飞洪波。
锦标夺得竟归去,江干怅立空渔蓑。
师琴名以蕤宾铁,岂是七丝专一律。
古来声律商与宫,一百四十四调终于一。
又闻古铁能解音,何况圣人所作之雅琴。
琵琶才闻铁自跃,万物岂不通琴心。
忆昔重华为民鼓,拂拂薰风吹下土。
九官佩玉和铿锵,凤凰来仪百兽舞。
无情相感若有情,蜀山欲破铜先鸣。
从今却笑陶渊明,胡为不取弦中声。
禅关万竹净尘垢,月出西湖照窗牖。
此时请师为鼓一再行,试听还有铁声否?
我昔少年气如鹘,万里肩书趼双足。
归来思得人中雄,扪虱高谈破聋俗。
病馀此事便已废,学向衡门守雌伏。
倪君表表浙右来,襟宇脱略无纤埃。
相逢一笑即倾倒,使我郁塞怡然开。
盐车久矣滞騄駬,熟路飘飘籋云起。
丈夫有志在四方,出处还应异诸子。
离筵兴浓舟且舣,翠袖吴娃嫩如水。
清歌三叠动阳关,袅袅馀音碧云里。
愿君举觞不留滴,去去功名当努力。
他时短棹为君住,把酒吴山捲晴碧。
晚风推出海门潮,醉挽云涛洗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