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将衰,谁起先生扶大雅;
梅花有主,我来此地坐春风。
诗教将衰,谁起先生扶大雅;
梅花有主,我来此地坐春风。
此联出自清代吴德纯为成都杜甫草堂所撰,巧妙地将杜甫及其作品与自然景象相结合,既是对杜甫文学地位的尊崇,也是对其精神风骨的颂扬。
“诗教将衰,谁起先生扶大雅”,开篇即以深沉的感慨,指出在诗教渐趋衰微之时,杜甫如同一位英雄般挺身而出,扶持了高雅的诗歌传统。这里运用了“大雅”这一概念,不仅指杜甫的诗歌风格,也暗含了他对后世文学的巨大影响和引领作用。杜甫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成为了诗歌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巨匠,他的作品不仅丰富了文学宝库,更在精神层面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梅花有主,我来此地坐春风”,则以梅花作为意象,象征着杜甫作品中所蕴含的高洁品格和独立精神。梅花在严寒中绽放,不畏风霜,正如同杜甫在艰难困苦中坚持创作,其作品如春风般温暖人心,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慰藉和鼓舞。同时,“我来此地坐春风”一句,表达了对杜甫作品的亲近与敬仰之情,仿佛置身于杜甫诗歌营造的意境之中,感受其作品带来的美好与力量。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通过巧妙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不仅高度赞扬了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卓越贡献,也传达了对诗歌艺术传承与发扬的深切期待。它不仅是对杜甫个人的致敬,也是对整个中华文学传统的深情礼赞。
亭亭独步□枝花,红脸青娥不是夸。
作将喜貌为愁貌,未惯离家往婿家。
北固岩端寺,佳名自上台。
地从京口断,山到海门回。
曙色烟中灭,潮声日下来。
一隅通雉堞,千仞耸楼台。
林暗疑降虎,江空想度杯。
福庭增气象,仙磬落昭回。
觉路花非染,流年景谩催。
隋宫凋绿草,晋室散黄埃。
西蜀波湍尽,东溟日月开。
如登最高处,应得见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