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岩端寺,佳名自上台。
地从京口断,山到海门回。
曙色烟中灭,潮声日下来。
一隅通雉堞,千仞耸楼台。
林暗疑降虎,江空想度杯。
福庭增气象,仙磬落昭回。
觉路花非染,流年景谩催。
隋宫凋绿草,晋室散黄埃。
西蜀波湍尽,东溟日月开。
如登最高处,应得见蓬莱。
北固岩端寺,佳名自上台。
地从京口断,山到海门回。
曙色烟中灭,潮声日下来。
一隅通雉堞,千仞耸楼台。
林暗疑降虎,江空想度杯。
福庭增气象,仙磬落昭回。
觉路花非染,流年景谩催。
隋宫凋绿草,晋室散黄埃。
西蜀波湍尽,东溟日月开。
如登最高处,应得见蓬莱。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地理位置独特的寺庙,其名声显赫,景色宜人。北固岩端寺位于江口之滨,山势延伸至海边,形成一道自然屏障。诗中曦光在烟雾中逐渐消散,潮汐随日落而响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雄伟的意境。
“一隅通雉堞,千仞耸楼台”几句,描写寺庙建筑宏大,层次分明,给人以深邃壮丽之感。而“林暗疑降虎,江空想度杯”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片古老山水的遐想与向往,似乎在探寻某种精神的寄托。
诗中还提到“福庭增气象,仙磬落昭回”,可能是指寺庙内外环境清幽,给人的心灵带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受。接着,“觉路花非染,流年景谩催”则表达了时间流逝,岁月匆匆,而诗人却在这静谧的自然与古老的建筑中寻找到了永恒。
“隋宫凋绿草,晋室散黄埃”两句,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沧桑变迁的情感。而“西蜀波湍尽,东溟日月开”则是从宏观角度描绘了自然景致与时间的流转。
最后,“如登最高处,应得见蓬莱”一句,通过攀登至高处所能望见的神山蓬莱,象征着诗人对精神寄托之地的向往和追求,这也许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理想世界的一种憧憬。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幽深,通过对北固岩端寺及其周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
幽栖一亩宫,清峭似山峰。
邻里不通径,俸钱唯买松。
野人时寄宿,谷鸟自相逢。
朝路床前是,谁知晓起慵。
晓立侍炉烟,夜归蓬荜眠。
露华明菊上,萤影灭灯前。
清漏和砧叠,栖禽与叶连。
高人来此宿,为似在山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