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荷·其四》
《秋荷·其四》全文
清 / 蔡国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铅华洗尽倍堪怜,秋水盈盈一抹烟。

子本有心生太苦,丝虽无力恨常绵。

汉皋解佩方前夕,华井传觞又隔年。

莫谓秋光零落甚,自全清洁画栏边。

(0)
鉴赏

这首《秋荷(其四)》由清代诗人蔡国琳所作,通过对秋荷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首句“铅华洗尽倍堪怜”,以“铅华”比喻荷花的妆容,经过秋风的洗礼,铅华洗净,更显出荷花的清丽脱俗,引人怜爱。次句“秋水盈盈一抹烟”,描绘了秋水与荷叶相映成趣的画面,秋水清澈,荷叶如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接着,“子本有心生太苦,丝虽无力恨常绵”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荷花以情感,表达了荷花在生长过程中所承受的艰辛与痛苦,以及它对命运的无奈与怨恨。这种情感的深度,使得荷花的形象更加立体,富有感染力。

“汉皋解佩方前夕,华井传觞又隔年”这两句,通过典故的引用,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汉皋解佩的故事,象征着美好情感的短暂与易逝;华井传觞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相聚的不易。这两句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深化了主题,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最后,“莫谓秋光零落甚,自全清洁画栏边”一句,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尽管秋天的景色显得零落,但荷花依然保持着它的清洁与高洁,不为外界的变迁所动摇。这不仅是对荷花品格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己坚守内心纯净、不随波逐流精神的自我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秋荷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命意义的深思,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蔡国琳
朝代:清

蔡国琳(1843~1909),字玉屏,号春岩、遗种叟。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国琳九岁能诗,咸丰八年(1858)十六岁入泮,同治二年(1865)廿三岁补廪生。同治十三年(1874)偕宜兰进士杨士芳、台南举人王蓝玉等人禀请当局修建延平郡王祠。光绪八年(1882)中举,与林纾同榜。光绪十六年(1890)以乡试第三名授国史馆校尉,遇缺即用。归籍返台先后担任澎湖文石书院、台南蓬壶书院山长,并补用育婴堂及恤嫠局主事。
猜你喜欢

挽张之洞联

大唐金鉴炳千秋,风度楼中,犹数南皮时相;

国朝文襄凡几谥,左黄座上,又增北斗台星。

(0)

挽曾国荃联

电火掣邮尘,秋尽江南,台斗一星沉大野;

雨花留战垒,神游天上,乡闾千里黯归云。

(0)

上海申园联

西园载酒,北郭寻诗,一笑且登楼,饶他红袖青衫,好把新声传子夜;

珠海游春,金台过夏,十年曾作客,得此清风凉月,又留佳话在申江。

(0)

挽张百熙联

四百兆望治台衡,相期司马,争读名臣谏草,西除党祸,北上宪书,燕公力可回天,听邹鲁绚歌,功表昌黎图铸像;

六一翁主持风雅,群广登龙,还记试院煎茶,秋士和诗,冬郎撰序,季子感深知己,对潇湘烟雨,神伤宋玉赋招魂。

(0)

挽何眉生联

是真知己,以国士酬,章草未终心血尽;

曾不慭遗,为天下痛,斗车方转客星沉。

(0)

挽曾国荃联

棣萼树奇勋,再造江山,不愧大名高北斗;

秣陵同秉节,满怀师友,何堪两度哭南丰。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