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兆望治台衡,相期司马,争读名臣谏草,西除党祸,北上宪书,燕公力可回天,听邹鲁绚歌,功表昌黎图铸像;
六一翁主持风雅,群广登龙,还记试院煎茶,秋士和诗,冬郎撰序,季子感深知己,对潇湘烟雨,神伤宋玉赋招魂。
四百兆望治台衡,相期司马,争读名臣谏草,西除党祸,北上宪书,燕公力可回天,听邹鲁绚歌,功表昌黎图铸像;
六一翁主持风雅,群广登龙,还记试院煎茶,秋士和诗,冬郎撰序,季子感深知己,对潇湘烟雨,神伤宋玉赋招魂。
此挽联以高度概括之笔,颂扬了张百熙先生在政治、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与深远影响。上半部分“四百兆望治台衡”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将张百熙置于国家治理的中心位置,表达了对其治国理政能力的高度肯定。接着,“相期司马,争读名臣谏草”则进一步强调了张百熙作为谏臣的角色,其谏言被广泛传阅,影响深远。通过“西除党祸,北上宪书”,展现了张百熙在清除政治腐败、维护法纪方面的坚决行动,以及他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决心与能力。
下半部分“六一翁主持风雅”转而赞扬张百熙在文化教育领域的贡献,以“群广登龙,还记试院煎茶,秋士和诗,冬郎撰序”描绘了他在文学创作与学术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文人学士间的深厚情谊。最后,“季子感深知己,对潇湘烟雨,神伤宋玉赋招魂”则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张百熙个人品质与精神境界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其逝世的深切哀悼之情。
整体而言,此挽联不仅赞美了张百熙在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杰出成就,更深刻揭示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与深远的历史影响力,是一幅生动展现其人生轨迹与精神风貌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