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何人吹竹笛,水浅沙寒龙夜泣。
鲛人水底织冰绡,洒泪成珠露华湿。
银河耿耿波茫茫,雁奴打更沙溆傍。
更深绣被夜寒重,明月梅花满地霜。
江上何人吹竹笛,水浅沙寒龙夜泣。
鲛人水底织冰绡,洒泪成珠露华湿。
银河耿耿波茫茫,雁奴打更沙溆傍。
更深绣被夜寒重,明月梅花满地霜。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江上闻笛》描绘了一幅夜晚江边的凄美画面。首句“江上何人吹竹笛”以疑问起笔,引发读者对吹笛人的想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寂静的氛围。接下来的“水浅沙寒龙夜泣”,通过“水浅沙寒”和“龙夜泣”的意象,暗示了江面的冷寂与深沉,仿佛连龙也为笛声所动,流露出哀伤之情。
“鲛人水底织冰绡,洒泪成珠露华湿”两句,引入神话元素,鲛人是传说中能泣泪成珠的生物,这里借以表达笛声所引发的情感共鸣,如泪珠般晶莹,连江面上的露水也因之湿润。诗人巧妙地将音乐的感染力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后半部分,“银河耿耿波茫茫”描绘了银河倒映在江面的景象,与前文的笛声相呼应,形成广阔而深远的画面。“雁奴打更沙溆傍”则借雁奴报时,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寂静和时间的流逝。最后,“更深绣被夜寒重,明月梅花满地霜”以寒冷的夜晚、明月和落霜的梅花,烘托出听者内心的孤寂与愁绪,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笛声带来的深深情感触动,以及诗人对江上夜晚的独特感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山势东驰复北盘,巉岩峰顶土平宽。
风回丹壁江湖动,天接青萝日月寒。
鍊玉魏公来九井,佩霞姜女度曾峦。
为余细说玄宫秘,石笋凌虚也不难。
江涨解网雨,衣润熟梅天。
高人何事,乘兴来寄五湖船。
才听咚咚叠奏,呕轧撸声齐发,几别故州山。
转盼青楼杪,已在碧云端。渡头月,临晚霁,泊清湾。
水空天静,高下相应总团圞。
遥想吾家更好,尽唤儿曹泛扫,欣赏共婵娟。
应念思归客,对此不成眠。
文章末流乃科举,剽东掠西何等语。
得者矜誇失者羞,其中往往分贤否。
一官垂涎傥不勉,譬之北辕求适楚。
诸君堂堂万骑将,折箠自足笞狂虏。
收拾波澜著盆盎,却恐蛟龙愁窘步。
信手拈来即三昧,安用区区备先具。
朝窗暮几不停缀,宝玉牵联斗奇富。
论如过秦有古意,赋拟两都多杰句。
朝来次第出示我,两耳卓槊惊咸濩。
华歆便可置龙头,牧之岂肯居第五。
我骇虚弦痛方定,未暇相从执旗鼓。
请君勿见小敌怯,一战而霸在此举。
归来净洗科场业,别与斯文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