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中六不收,了然无一事为头。
禅河既寂无由浪,此岸已离那用舟。
尘世荣枯真幻梦,涅槃生死是浮沤。
要知无学用工处,十二时中六不收。
十二时中六不收,了然无一事为头。
禅河既寂无由浪,此岸已离那用舟。
尘世荣枯真幻梦,涅槃生死是浮沤。
要知无学用工处,十二时中六不收。
此诗描绘了禅宗中的超然物外、出世间的境界。"十二时中六不收,了然无一事为头"表达了一种时间观念上的解脱,每个时辰都不过是自然流转,而非执着于俗世之事。此句传递出一种对时间和世事的超越感。
接下来的"禅河既寂无由浪,此岸已离那用舟"则描绘了禅修中的宁静与远离尘嚣。禅河寂静,没有波涛之扰,象征心灵深处的平和;而"此岸已离那用舟"则暗示了对俗世烦恼的摆脱,已经达到了彼岸,即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尘世荣枯真幻梦,涅槃生死是浮沤"一句,则透露了诗人对于世间荣辱、生死看法。尘世的一切荣耀与衰败都如同梦境般虚无,而涅槃(指达到佛教中的最高觉悟状态)和对待生死的态度,也只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超脱。
最后,"要知无学用工处,十二时中六不收"则是对禅修之道的一种总结。诗人通过这句强调,要达到这种无为而治、超然物外的境界,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实践和体悟,无需刻意追求什么。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空间与精神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出世间的禅理境界。
精庐展良晤,胜地纡玄览。
舍舆蹑风磴,连袂度云埯。
粤台一以陟,远翠纷可揽。
潇潇雨初霁,冉冉日欲晻。
川光溢寥廓,野色开黯惨。
长谣出金石,英论照肝胆。
于焉谢羁束,何必理铅椠。
沉冥圣所珍,傲睨吾岂敢。
凭林悟荣悴,步壑玩流坎。
霸图有遗迹,因之动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