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理喻·其二》
《理喻·其二》全文
宋 / 范浚   形式: 古风

我眠鼻息邻家惊,耳不自闻齁䶎声。

我耳忽鸣韵清磬,旁人对面那能听。

耳鸣如心念,鼻息如己过。

心念潜萌众莫知,己过自迷人看破。

历历眼前皆要理,举世何人无鼻耳。

(0)
鉴赏

这首诗《理喻(其二)》由宋代诗人范浚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内心世界与外部感知的关系。

首句“我眠鼻息邻家惊,耳不自闻齁䶎声。”描绘了一幅宁静夜晚的画面,诗人正在沉睡,而邻家的鼾声却并未引起他的注意,暗示了人在睡眠时对外界声音的无感状态。接着,“我耳忽鸣韵清磬,旁人对面那能听。”则转而描述了诗人从梦中醒来,耳中传来清脆悦耳的声音,而这种体验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强调了个人主观感受的独特性。

“耳鸣如心念,鼻息如己过。”进一步将耳鸣与心念、鼻息与个人行为联系起来,暗示了内心活动与外部表现之间的微妙关系。心念在人们心中悄悄萌生,往往不易被察觉;而自己的行为则容易被他人观察到,形成一种对比。这种对比揭示了自我认知与外界评价之间的差异。

“心念潜萌众莫知,己过自迷人看破。”强调了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难以被外人完全理解的特点。心念的产生和发展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而个人的行为后果则可能在事后被自己或他人洞察。

最后两句“历历眼前皆要理,举世何人无鼻耳。”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有其内在的道理,而每个人都有感知世界的能力——无论是通过耳朵听到的声音,还是通过鼻子嗅到的气息。这句话鼓励人们深入思考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中寻找真理和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为切入点,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反思自我与外界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理解来获得更深层次的智慧。

作者介绍
范浚

范浚
朝代:宋

范浚(1102-1150),字茂名(一作茂明),婺州兰溪(金华兰溪)香溪镇人,世称“香溪先生”。绍兴中,举贤良方正。以秦桧当政,辞不赴。闭门讲学,笃志研求,学者称香溪先生。浚著有《香溪集》二十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和完颜正甫佥事见寄

芸芸天壤间,物物自终始。

阴阳司屈伸,雨露发膏泚。

穷探造化妙,学道当没齿。

忆昨效前脩,老屋坐荒址。

诚能不汝画,么么变奇伟。

华发已侵寻,兰台方小史。

补报无尺寸,追思负甘旨。

胡为俗累深,不得宦情已。

涉世相推移,因人具条理。

堂堂颜使君,端为苍生起。

东瓯素凋瘵,宿弊要全洗。

守宰如星分,妖红连俗紫。

己听下车谣,清强新直指。

岩岩金华峰,湛湛谷溪水。

吾道增光辉,霁景照纨绮。

古今谁并驾,避路行且止。

簿书日奔忙,愧我徒为耳。

(0)

题秋江柏石孤舟图

烟涵老柏苍龙瘦,云尽高峰冷翠横。

野渡无人渡秋水,一江秋影浸寒晴。

(0)

题废馆醉仙像

云卧霓裳冷画屏,梦魂应绕旧旗亭。

如今醉著谁家酒,犹自颓然醉不醒。

(0)

长春芍药同坐客赋

标举孤芳蕴异香,定知经历几炎凉。

自来不受春拘束,显是司花少主张。

(0)

梅花引

澹妆素服映冰肌,香袭幽情暗有期。

满地美人心下事,怕拈横玉倚风吹。

(0)

雷雹

唤起阿香云外具,低徊龙驭过神州。

翠裀万顷无人捲,弄散珠玑去不收。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