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巷久芜沈,四弦有遗音。
雅声发兰室,远思含竹林。
座绝众宾语,庭移芳树阴。
飞觞助真气,寂听无流心。
影似白团扇,调谐朱弦琴。
一毫不平意,幽怨古犹今。
阮巷久芜沈,四弦有遗音。
雅声发兰室,远思含竹林。
座绝众宾语,庭移芳树阴。
飞觞助真气,寂听无流心。
影似白团扇,调谐朱弦琴。
一毫不平意,幽怨古犹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和令狐相公南斋小宴听阮咸》。诗中描述了诗人参加朋友聚会时,听闻阮咸(一种古代弦乐器)演奏的情景,并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
首句“阮巷久芜沈”描绘了一种时间悠长、环境静谧的氛围,其中“阮巷”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可能是诗人对当时乐器演奏声响的描述。接下来的“四弦有遗音”则表明即使乐曲已经结束,但那优美的声音仍在耳边回荡。
“雅声发兰室,远思含竹林。”这里,“雅声”指的是高雅的音乐声响,而“兰室”可能是诗人对聚会地点的一种理想化描述。诗人通过这种环境感受到了远离尘嚣的宁静,同时也引起了他对远方或过去美好事物的思念。
“座绝众宾语,庭移芳树阴。”这两句表达了在聚会中,人们的话语停止,而是将庭院中的花树作为谈资,享受着自然之美。这里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意境。
“飞觞助真气,寂听无流心。”诗人通过举杯畅饮(“飞觞”),在这种清静的氛围中寻找内心的平和。这里的“真气”可能指的是一种艺术家或文人的高尚情操。
接下来的“影似白团扇,调谐朱弦琴。”则是对当时音乐演奏的描述,其中“影似白团扇”形象地描绘了乐器投射出的光影,而“调谐朱弦琴”则展示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细腻感受。
最后,“一毫不平意,幽怨古犹今。”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满和对过去美好事物无法复返的哀愁。这里,“一毫”意味着极微小的不平,而“幽怨”则是深藏在心底的怨恨,这种情感跨越古今,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无法长存的无奈。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音乐演奏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情怀,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满与哀愁。
仙郎偏好道,凿沼象瀛洲。
鱼乐随情性,船行任去留。
秦人辨鸡犬,尧日识巢由。
归客衡门外,仍怜返景幽。
旃檀刻像今犹少,白石镌经古未曾。
归去更寻翻译寺,前山应遇雁门僧。
能骑竹马辨西东,未省烟花暂不同。
第一早归春欲尽,庐山好看过湖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