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择栖游天台二首·其一》
《送僧择栖游天台二首·其一》全文
唐 / 鲍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身非居士常多病,心爱空王稍觉闲。

师问寄禅何处所,浙东青翠沃洲山。

(0)
翻译
我并非出家人,却常常体弱多病,
内心对空寂之王(指佛教中的佛)有所向往,渐渐感到有些清闲。
注释
身:身体。
居士:在家修行的佛教徒。
常:经常。
多病:身体多病。
心爱:内心喜爱。
空王:佛教中的佛,象征空寂。
稍:稍微。
觉:感觉。
闲:清闲。
师问:师父询问。
寄禅:寄予禅意。
何处所:何处得到的。
浙东:浙江东部。
青翠:青葱翠绿。
沃洲山:沃洲山(位于浙江绍兴,古代著名佛教圣地)。
鉴赏

这两句诗是唐代诗人鲍溶的作品,名为《送僧择栖游天台二首(其一)》。从鉴赏角度来看,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僧人的生病和心境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僧人出行修炼的祝愿。

"身非居士常多病,心爱空王稍觉闲。" 这两句表明诗人理解到僧人的肉体虽然常常因疾病而不适,但其内心却对追求佛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在这里,“居士”通常指的是在家修行的佛教信徒,而“空王”则是对佛陀的一种尊称,意为虚无之王,即最高境界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句,传达了僧人的身体虽然软弱,但精神世界却极其丰富和宁静。

"师问寄禅何处所,浙东青翠沃洲山。" 这两句则是对僧人修炼之地的描绘。“师问”指的是僧人询问“寄禅”,即修行禅定的地方在哪里。“浙东青翠沃洲山”则是回答,表明诗人推荐的一处风景优美、适合修行的地方。这不仅是一种地理的指示,更是一种精神的向往。浙江东部(浙东)以秀丽的自然风光著称,这里被描绘为青翠欲滴,沃洲山则是诗人心目中的一处仙境。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的身体与精神状态的描写,以及对其修行地点的推荐,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佛法修炼的理解。

作者介绍
鲍溶

鲍溶
朝代:唐   字:德源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孟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猜你喜欢

杂咏十三首·其十

材大难为用,心高不易招。

穷通各有为,岂独会稽樵。

(0)

和徐学士琼送危昌言诗大朴之孙也

自是丹山五色雏,至今文采与群殊。

江湖浪迹惟琴剑,丘壑閒情有画图。

吴苑清霜枫叶落,楚乡寒月雁行孤。

相逢却忆先公事,惆怅才名老宦途。

(0)

题俞章怀椿卷

肠断高林泪迸泉,萧萧风叶夕阳天。

春秋望绝八千岁,日夕愁过百万年。

有约松筠空自好,无情桥梓为谁妍。

燕山路杳人何在,丹桂寒香益惘然。

(0)

四月十三日游灵隐二首·其二

灵鹫峰边合涧东,风光不与昔游同。

春蚕作茧柔桑尽,社燕移巢旧巷空。

风荡泉声犹振激,雨阴山色久溟濛。

结茆便欲岩栖老,时物惊心归兴浓。

(0)

于景瞻宅赏牡丹花时已过感而有作呈诸公属和·其二

何处相携宴牡丹,年年三月在长安。

也知白首联诗坐,不似青春把酒看。

罗幛无风香气暖,金盘有露玉容寒。

故情不逐韶华改,遍倚斜阳十二阑。

(0)

刘公瑞閒居六咏·其六书窗梅月

东阁梅开绕画阑,娟娟霜月下诗坛。

山河有影冰轮满,风露无声玉树寒。

歌罢霓裳人不见,梦回首鸟思无端。

却怜此夕孤窗月,纸帐香消独自看。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